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陆军带领省级专班有关人员在兰州开展夜查。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李震摄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王辉 通讯员 李震 王姝晴 张馨月
在电动自行车频频起火的背后,与电池质量缺陷、违规改装改造、不规范停放和充电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深入推动全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进一步严格整治违规停放充电、非法改装等突出问题,5月23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集中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夜查行动。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陆军带领省级专班相关人员在兰州检查。
“安全无小事,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当晚,陆军一行先后抵达兰州市国资委第三佳园、长新小区、崴廉公馆等高层建筑和老旧居民小区,对电动自行车是否存在“进楼入户”“飞线充电”以及占用疏散通道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详细询问小区内电动自行车现有数量、居民使用频次以及日常巡查检查等状况,了解掌握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建设成本、日常运营管理、停放充电收费等情况。针对检查发现的隐患,耐心劝导住户进行清理整改,向群众和物业管理单位讲解火灾风险、事故危害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现场指导小区合理规划建设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等事宜,并要求消防救援大队协助制定整改方案、跟踪指导服务。
检查组一行在住宅小区查看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情况。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李震 摄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面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省级工作专班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横向协调各部门、纵向调度各地区,按照系统治理、突出重点的思路,采取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措施,聚焦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拼装、改装、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关键环节,全面推动实施全链条整治,统筹组织好联合检查、集中夜查、随机抽查等活动,有效提升电动自行车本质安全水平。”检查结束后,陆军强调。
不可否认,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和停放问题已然成为诸多城市的管理难题。电动自行车集中安全充电场所缺口较大、部分居民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小区物业公司和居委会管理不到位……
针对电动自行车监管难题,兰州、张掖、武威和陇南等地消防联合多部门,依照“边督导、边检查、边整改、边宣传”的原则,深入居民小区和自建房、“三合一”场所、沿街门店、夜间经营使用场所等,重点围绕是否存在电动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人车同屋”,是否将电动车集中停放在指定区域,固定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有效等情况进行了细致检查,现场宣传普及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知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敲门入户、现场解答等方式,结合典型的电动车火灾案例,为小区居民讲解电动车消防安全知识,阐述预防电动车火灾事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重点讲解了电动车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多部门联合排查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李震摄
金昌、庆阳、甘南和兰州新区等地消防联合公安、住建、市场监管、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开展夜查行动。各检查组深入居民小区,重点检查电动自行车是否停放在楼道、门厅、楼梯间、地下车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位置,是否存在电气线路私拉乱接充电现象,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设置是否规范合理,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是否与住宅、疏散区域采用不燃材料隔断或保持安全距离。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物业管理企业即刻整改,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自查工作,强化整改措施,确保场所消防安全。
截至5月24日晚,全省共成立333个联合检查组,出动住建、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人员1472人次,发动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网格员等基层力量1626人,共检查住宅小区721个、经营性自建房907家,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4662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