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7类重点场所开展攻坚整治;联合28个行业部门强化综合治理;集中曝光火灾隐患单位2758家;队伍各级开展熟悉演练3.8万家次;累计督改突出隐患问题5.5万余处;培训各级各类消防安全“明白人”30余万人……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省坚持最强发动、最快行动、最严要求,以大排查、大整治、大约谈、大督导、大演练、大曝光等“六大行动”为牵引,精准防范、综合施策,部署全领域消防安全攻坚整治,开展全方位消防安全督导检查,拧紧全层级消防安全责任链条,切实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省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坚持人民至上
切实守牢安全底线
安全生产是发展大计、民生大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和国家消防救援局关于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的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与15个市州(新区)、28个行业部门签订了年度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全面纳入消防安全攻坚整治、消防监管力量建设等重点任务,确保将工作责任覆盖到全层级、任务措施压实到最基层。全省各地党委政府通过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等形式,研究部署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密集带队开展检查,压紧压实责任。
省安委办、省消防救援总队从内外两个层面制定印发行动方案,结合全省实际将整治范围拓展至“九小场所”、混合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及居民楼院、矿山地面建筑、过渡安置点、施工现场等七类重点场所,聚焦违规动火动焊作业和生产经营、安全疏散条件不足、违规设置防盗网和广告牌隐患问题逾期未改等四类突出风险,统一发布攻坚大整治行动通告,分类制定重点场所检查要点和整治指南。
省消委会、省消防救援总队制定攻坚整治行动“两个任务清单”,逐一细化明确了教育、公安、民政、住建、商务、文旅、卫健等15个部门和队伍内部战训、指挥中心、组教、纪检、防火、法工、宣传等处室具体任务,并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会商研判、指挥调度、报告传达、督查督办、考核评价等5项工作机制,确保攻坚整治行动迅速部署到位。
狠抓源头治理
前移关口事前预防
结合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全省消防部门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一直以来,省消防救援总队把区域性火灾隐患治理作为推动当前火灾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狠抓历史遗留火灾隐患整治整改,下大力气解决消防安全“痛点”“堵点”问题。
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的西园街道是一处典型的棚户区和商贸市场、“三合一”场所聚集区域,长期存在区域建筑密度大、道路狭窄、消防水源不足、消防设施器材瘫痪缺配、消防车无法进入等问题。针对西园街道区域性火灾隐患突出问题,省消防救援总队提请省委、省政府及兰州市政府督办隐患整改,协调划拨专项资金,配齐配全消防水箱、小型消防车、微型消防站等,指导组建志愿消防队伍,实名制、全时段巡逻防控。牵头专题召开隐患整改工作方案论证会,指导七里河区制定隐患整改和消防安全治理提升方案,坚持“一户一档一方案”原则,科学制定消防立管补建项目方案,确保隐患彻底整改。
结合“拆网破窗”工作,全省常态化开展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广告牌、招牌整治,全面开展消防生命通道排查清理,累计检查三类重点场所5.3万余家,发现安全疏散条件不足隐患问题1.7万余处、立案查处623起,发现违规设置铁栅栏、防盗网、广告牌14.6万余处、立案查处232起、拆除46万余平方米,对存在占堵消防生命通道等隐患问题的1239家单位进行了公开曝光。
紧盯学校消防安全,全省消防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开展为期10个月的专项整治,累计检查各级各类学校1134家,督改隐患问题2268条。
结合全省矿山企业地面建筑场所消防安全实际,省消防救援总队会同应急等部门联合对全省297家矿山企业地上建筑进行了全面检查,累计发现隐患问题958处,督促整改隐患问题828处。
针对“九小场所”、混合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三类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全省消防部门累计督改隐患5.2万余处,查封关停921家,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单位89家,有效净化了消防安全环境。
坚持一体推进
织密群防群治网络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省消防救援总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整合基层消防治理资源、创新消防治理方式,将消防工作融入网格管理,实现消防工作群防群治、群防群控。在临夏积石山灾后安置点,火焰蓝驻勤力量不间断巡逻检查宣传,全力护航做好安置点消防安全防范。驻勤消防救援力量采取分批次轮班驻守方式,分片驻守7个乡镇集中安置点,靠前落实防火巡查检查、消防宣传教育、执勤保卫等工作,充分发动村干部、驻村民警等力量,加大日查、夜巡工作力度,及时消除集中安置点消防安全风险隐患。
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队指导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综合执法队、消防工作所等成立检查组,围绕突出问题,每天开展排查检查,对存在消防安全问题隐患场所,根据责权进行处理、移交、上报。白银全市乡镇街道建立由书记、镇长任主任的消防安全委员会,将责任分工细化至每名党政班子成员,统筹安排“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治理工作。
张掖市消防救援支队推出的“随手拍”活动成为当地市民群众举报隐患的主要渠道。街巷上,市民群众及外卖员、快递员等消防志愿者、宣传员、网格员力量充分发挥主人翁力量和监督作用,争当起消防隐患“吹哨人”,利用“随手拍”平台积极反映居民楼院和城市犄角旮旯的隐患问题,形成曝光、查改隐患的高压态势,倒逼隐患整改。
全省各地充分发挥1360个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所和4万余名消防网格员及基层群防群治力量作用,累计开展排查检查场所单位6.7万余家。结合火灾特点和排查整治情况,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密集开展大约谈工作,累计组织各级政府、行业部门约谈918次,提请政府召开隐患整改现场会61次。依托安委办、消委办向发改、教育、民政、卫健、文旅、商务、宗教等重点部门发出提示函1321份,提请政府发出警示函641份,指出突出风险,提出防范对策措施,推动加强条线监管和联合整治。
瞄准打赢靶向
以演促防锤炼战力
坚持实战牵引,瞄准打赢靶向。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期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围绕三类重点场所、七类重点人群和“三支处置队伍”开展大演练工作,不断检验和提升队伍灾害事故处置能力。
“15层客房由于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火势向周围迅速蔓延,有人员被困。”在武威市,一场重点针对高层类型火灾设置的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全面展开。演练设置火情侦察、疏散救人、登高救人、15米金属拉梯人员疏散、举高喷射车出水灭火、火场供水、紧急撤离等科目,消防部门联合交警、供电、供气、物业等相关单位默契配合,采取多点进攻、逐段消灭、内外结合等战术圆满完成了此次灭火救援行动。
庆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在辖区开展石油库火灾扑救多部门联合实战演练,模拟庆咸首站原油储罐遭雷击起火,邻近储罐受火势威胁温度不断上升。现场调集支队及辖区石化公司消防队28辆消防车和110名消防员参与处置。演练采取“关阀断料、冷却保护、控制燃烧”的措施,部署举高车、移动炮、灭火机器人、泡沫钩管、高倍数泡沫发生器等对防护堤池火展开扑救。同时,联动公安、应急、医疗等部门负责外围交通管制、生产设备监督、现场救护应急等任务。
针对辖区灾害事故类型,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严格落实辖区情况“六熟悉”制度,聚焦“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经营、人员密集等三类重点场所开展重点“六熟悉”,按照“一家一案”的原则,定期开展实战演练,与多部门联合深入辖区大型商场、市场、易燃易爆等企业开展联合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加强消防与其他应急专业力量的联动、联勤、联警处突能力,进一步提高各救援力量协调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群众对重大灾害事故的防范和逃生意识。
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熟悉演练3.8万余家次,指导社会单位和“三支处置队伍”开展演练1.1万余家次,通过“全过程、全要素”的实战演练,切实做到辖区情况底数清、情况明,有效提升各类救援力量协调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强化宣传培训
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
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省消防部门扎实推进以“常识性宣传、警示性教育、实操性培训”为重点的社会化宣传活动,集中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助推大整治行动持续深化、落地见效。
省消防救援总队专门制发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宣传工作方案和大曝光工作方案,延伸组织“大培训”活动,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陆军带头为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全省人社、卫健、教育、邮政、司法等部门条线,以及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兰州石化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消防工作专题授课。全省累计培训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和行业单位负责人、干部职工等消防安全“明白人”30余万人。
依托新媒体矩阵、LED屏、楼宇电视等阵地,全省消防部门广泛发布消防安全提示、公益广告、警示教育片等内容2.7万余次。开展科普直播活动36场,观看人数达60万余人,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60个、推出专版45个,累计曝光社会单位2758家、隐患问题7942条。
结合全省火灾防控实际,省消防救援总队将持续深化除患攻坚整治行动,紧扣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部署的8个方面40项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城镇燃气消防安全、电动自行车综合整治、外保温材料全链条监管、学校消防安全治理等专项治理,全力排查整治隐患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刘瑞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