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得到新强化。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推动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旗帜和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351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法治工作部门培训轮训班等110余场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栏和“一把手谈法治”专题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法治政府工作汇报,审议重要文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政府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职责,重点工作、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加强法治督察与法治考评,将法治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严格落实述法制度,高规格部署开展全市法治建设实地督察,有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依法行政决策水平实现新提升。围绕城市建设管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制定出台《金昌市乡村清洁条例》地方性法规1部,《金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立法项目前期论证和专题调研稳步推进。严格执行《金昌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建立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备案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对重要行政行为、重大投资项目、行政合同和政策文件全面实行合法性审核,依法决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法治化营商环境合力得到新凝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324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市级先后四批次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2项,事项压减率达41%。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市级分五批次取消证明事项342项、四批次梳理公布告知承诺制事项223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应用,不断完善“甘快办”移动端应用功能,打造“接诉即办”“不来即享”特色品牌,76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省内通办”,157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全面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新型监管机制,创新推进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制定《金昌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攻坚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常态化推行“法治体检”“送法进企业”“千企纾困行动”等专项活动,健全涉企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展现新形象。全面完成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任务,不断深化乡镇赋权执法体制改革,全市18个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工作逐步规范,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更加高效有力。全面推行行政柔性执法,43个市级执法部门建立公布“两轻一免”清单,涉及事项1015个,全年适用“两轻一免”清单办理案件7827件。集中开展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坚持以创建促提升,金昌市“再造流程、提升效能,打造政务服务‘金’字招牌”项目被命名为全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并推荐为全国第三批示范创建项目。
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取得新进展。按照“五有”要求,高标准建成行政复议办案场所,创新建立行政复议“1+3”工作机制,健全行政复议3类18项制度规范,行政机关内部纠错机制更加完善。按要求回复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复议便民为企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通过政府网站和“两微一端”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政策解读,行政行为更加阳光透明。
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效能取得新突破。健全完善“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统筹推进扫黑除恶、破案追逃、打击电诈、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全市近三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余万件。积极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法预防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升。实施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特色法治乡村建设“四大工程”,着力提升基层社会依法治理效能。不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甘肃法网”“12348热线”、12345接诉即办平台,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办”“指尖办”“随时办”,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金昌市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安排,全力推动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金昌,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张芳芳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