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锚定目标 踔厉前行 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4-01-11 15:06:05     来源:法治甘肃网

2023年,兰州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市委“1139”工作部署,紧盯法治兰州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始终保持“先发力、带好头”使命意识,实干为先、奋勇争先,为加快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被授予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称号。

一是聚焦责任落实,高站位推进法治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市全过程、各方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履行法治建设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职责,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制定制度文件10个,细化分解年度法治政府建设10个方面67项举措,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管理。将法治考评与法治督察、年度述法有效衔接,创新“2+5+N”考评模式,开展自查和专项督察3轮次,700余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年度述法,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压实。运用“六化”工作法、“1+4+4+8”工作模式,开展谈话300多人次,反馈并督促整改问题586个,在全省率先实体化完成法治兰州建设中期评估和实地督察。

二是聚焦方式转变,高标准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梳理部门权责清单事项,完成49项权力事项调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实现“跨省通办”事项158项,“省内通办”事项107项,“全市通办”事项233项。形成市级统筹、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线上线下融通的“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体系,目前已推出104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建成“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全力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最快城市”。修订完善《兰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49部专项应急预案,形成1个总体、49个专项应急预案体系,顺利完成2023“兰州马拉松”“兰洽会”“WTT球星挑战赛兰州站”及各类大型群体性活动应急医疗保障工作。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积极申报“创新实践‘五简五办五集成’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法治化水平”等4个项目积极创建全国、全省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

三是聚焦良法善治,高维度强化制度保。紧盯产业培育、科技创新、县域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推进“小切口”“小快灵”式立法修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兰州市黄河流域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5件,废止政府规章6件,召开立法论证会15次,年度立法计划全面完成。《兰州市城市安全发展条例》是全国首部城市安全发展地方性法规,《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公布后首个回应性地方立法,也是全国第一部关于黄河文化保护的政府规章。出台《兰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审查。成立兰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研究基地,开创“行政机关+高校”备案审查工作新模式。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市政府常务会议涉法议题进行合法性审查391件次,对各类涉法事务出具法律建议136件。

四是聚焦效能提升,高水平推进规范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提升年”活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在甘肃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录入“双公示”信息11.9万条。持续扩大柔性执法覆盖面,梳理公布“两轻一免”清单2600余项,30家市级执法单位制定公布行政裁量权基准3066项。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实行行政柔性执法案件8.49万件,适用“两轻一免”行政处罚案件7.71万件。开展行政执法案卷开展评查2轮次,评查案卷万余部,推动行政执法力度和温度同步提升。扎实做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建成770平方米的行政复议业务用房,设立10个市级行政复议联系点。年内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49件,审结309件,以调解和解方式结案101件,纠错46件。收到行政应诉案件170件,与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建立府院联动机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行政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五是聚焦法治为民,高质量服务发展大局。制定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攻坚实施方案,运用法治思维谋划部署项目“双进”大会战、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综合交通大会战以及平安建设、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推出“10条措施抓总+62项举措落实”的清单体系,梳理化解涉企重点案件10件,办结投诉举报案件8件。常态化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护航非公—送法进企”活动7032次,解答法律问题3250余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打造“田字型”基层治理社会体系,成立兰州市人民调解协会和5家市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1.81万余件,做到矛盾纠纷排查“不懈怠”。“小兰帮办 一门统管”解纷工作法荣获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广武门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强化村(社区)依法治理,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9个,打造8个“头雁式”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养基层“法律明白人”9310人,培育乡村学法用法示范户498户。制定出台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利民措施,推行“窗口化、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大公证“减证便民”力度,建立律师值班制度,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全市实体、热线平台共接待各类法律咨询2.1万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788件、公证事项5.7万件、司法鉴定案件1.89万件、仲裁案件577件。

责任编辑:张芳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