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八五”普法中期成果巡礼】省文旅厅:用法治护航文旅发展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3-11-28 22:44:53     来源:甘肃法治报

用法治护航文旅发展行稳致远

——省文旅厅 “八五”普法中期成果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萍

自“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省文旅厅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谁执法 谁普法”责任制,加强领导,创新载体,拓展渠道,突出特色,有力地推动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加强组织领导  筑牢思想之魂

“领导干部每人每年至少讲一堂法治课,每年集体学法不少于6学时。领导干部每年通过一次学法考试。每年自主学法不少于30学时,并做好学法讲法用法笔记……”近年来,省文旅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构筑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思想之魂。

(QEY  八五普法中期成果巡礼  配图(27645185)-20231128224717

省文旅厅开展民法典进校园活动。(2021年6月1日拍摄)省文旅厅供图

建立健全机制 靠实普法责任

建立健全了普法工作机制,是常态长效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的有力保障。对此,省文旅厅制定了《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并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年度法治工作要点》以及普法责任清单,全面靠实普法责任,推动普法工作落地见效。

以满足群众法律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在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举办“宪法进乡村”“宪法进乡村旅游示范村”主题日活动,在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甘肃分会场集中示范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武威雷台景区开展“民法典进景区”宣传活动,在兰州市雁园路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典亮成长路”——民法典进校园主题活动。每年累计发放宪法读本、民法典宣传折页和主题文创产品2万余册(件)。

在全系统深入推进依法治企、行政依法治理、专项依法治理、依法治网,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系统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立了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制度和法律法规应知应会清单制度。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第二教育课堂功能,结合“送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春绿陇原”等活动,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提升文旅行业全民法治素养,增强人员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

创新方式方法 深耕智慧普法

拉横幅、发传单……记者了解到,在过去“老一套”的普法基础上,省文旅厅创新方式方法,着眼全民普法,聚合资源,优化机制,实现全系统、全行业共同普法。建立省、市、县三级普法联动机制,健全普法年终考评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遴选近200名文旅代表作为文旅系统普法信息员,发掘115名农村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担任乡村法治文化组织者,把法治文化和法治宣传触角延伸到了群众身边。

实施精准普法,推行“业务+普法”“便民+普法”“旅游+普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游客安全的意见》,打造适合不同群体丰富多样的普法产品,让干部群众学法用法“信手拈来”。

同时,着眼智慧普法,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融合多平台资源,建设全要素展示法治宣传重点内容、典型行政执法案例、法治建设成果的“云平台”,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开辟“法治文旅”专栏,打造“指尖”上的法治服务平台,让群众“随时点手机、法治伴我行”。筹备建设智慧化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以智能化、沉浸式的方式,让群众在数字化场景中感受法治文化、法治精神。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