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力量 守护民生福祉
——省民政厅“八五”普法中期成果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八五”普法开展以来,省民政厅紧扣“一条主线”、聚焦“三个重点”、抓实“五个环节”、强化“四项措施”,不断增强民政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法治力量守护民生福祉,民政法治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为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省民政厅联合有关部门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举办“九九重阳 情暖夕阳”系列宣传活动。(2023年10月23日拍摄,省民政厅供图)
紧扣“一条主线”
省民政厅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制定学习计划、落实方案和调研计划,充分发挥厅党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厅党组会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支部会议集中学、领导干部自觉学等方式,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民政系统走深走实。组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省”课题调研,发表的署名文章《新时代加强基层民政法治建设的探索和思考——甘肃省基层民政法治建设调研报告》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被省委依法治省办评为专题调研课题成果三等奖。
聚焦“三个重点”
聚焦领导干部,完善厅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将宪法、法律、民法典、民政领域法规政策纳入中心组学习内容,坚持每年制定领导干部学法清单、集中安排学法3次以上、举办厅系统法治讲座2次以上、法治工作专题培训班1期,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民法典、民政法律法规,推进民政干部学法用法经常化、制度化。
聚焦民政服务对象,重点宣传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八五”普法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组织集中宣传26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万余份,入户宣传、接受群众咨询220余万人次。
聚焦民政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责,将每年6月定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指导各地组织宣传活动1700多场次,发放资料26万多份。
抓实“五个环节”
抓实立法,在制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中,始终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在立法项目征集、立法调研论证、立法协调服务等环节广泛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立法过程成为推进全链条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环节。
抓实行政执法,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积极探索“执法+普法”新模式,利用以案普法、以案学法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识,通过文明执法促进深入普法、文明执法。
抓实基层社会治理,围绕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城乡居民自治有关法律法规进农村、进社区、进机构活动,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抓实主要时间节点,聚焦清明节、“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法治主题宣传活动,着力营造人人支持慈善、关心慈善、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
抓实“法律八进”,深入推进法律进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特困供养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民政服务机构和进机关、进社区、进社会组织活动,以此为依托突出对重点对象、重点人群的法治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和民政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的法律素质。
强化“四项措施”
强化普法培训,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和集中轮训,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民政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明显提升。
强化普法考试,积极组织执法岗位工作人员参加全省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考试,每年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100%。
强化新媒体宣传,运用网络新媒体加强普法宣传,及时在甘肃民政信息网设置“政府政策文件”专栏,及时发布国家和我省出台的各项与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策文件,权威刊登对各项政策法规的解读,构建全时空、立体式的民政普法宣传格局。
强化民政服务窗口普法,发挥民政普法工作优势,在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福彩中心、婚姻登记处等民政服务窗口放置普法宣传资料,打造形式多样的民政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推动普法宣传教育走“心”又走“实”。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