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六化”工作法推进法治建设
中期评估和实地督察走深走实
2023年是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实施的第三年。兰州市扛牢省会城市“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创新运用“六化”工作法,在全省率先完成评估和督察工作,推动“一规划两纲要”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一、做法与成效
(一)“专班化”梯次部署推进。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兰州建设,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多次对法治建设中期评估和实地督察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分管领导5次对评估督察工作作出批示,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办公会议进行提前部署。6月初组织召开全市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中期评估和实地督察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4名地级领导带队,选取40余名业务骨干、政府法律顾问组成包抓指导组和实地督察组,形成“1+4+4+8”工作模式,对法治兰州建设进行分类指导、系统督察、梯次推进,确保法治兰州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7月5日,兰州市委依法治市办督察组赴市自然资源局开展全市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中期评估实地督察工作
(二)“类型化”明晰重点任务。对照法治兰州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形成工作资料汇编5册700份以及《法治兰州建设应知应会手册》《法治兰州建设辅导百问》2000份,分发各级各单位对照学习落实。对照中期评估工作要求,确定法治兰州建设9个方面155项重点任务、法治政府建设5个方面 100 项指标、法治社会建设6个方面88项指标,形成了“任务+指标”双推进双检验体系。对照督察重点任务,确定实地督察4个方面34项工作要点,做到有方案部署、有量化指标、有成效标准,确保督出压力、督出责任、督出成效。
(三)“责任化”包联指导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委员会四个协调小组结合职责分工,指导成员单位有针对性加以整改提升。在评估和督察正式开始前,部署开展为期半月的集中攻坚行动,委员会四个协调小组牵头组建包联指导组,每个组分别挂钩联系2个县区和20余个市直部门,市委依法治市办负责统筹协调,实现包联指导工作全覆盖。各协调小组组长采取召开会议、实地指导、电话沟通等方式,对各级各部门一对一、点对点、全覆盖包联指导,督促整改问题、助推亮点打造,做到“条块”统筹,一体推进。
(四)“精细化”实地督察整改。自6月25日开展法治兰州建设实地督察工作以来,用好“一周一调度、一周一分析、一周一通报”机制,定期对自查自评行动进展、短板弱项整改提升、特色亮点培育打造开展调度指导,精准分析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形成工作动态4期。紧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和时间进度,对8个县区和90个市直部门、群团组织、事业单位法治建设中期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盘点”,与县区、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同志谈话300余人次,系统准确梳理进展情况、完成进度,精准找出短板不足、难点堵点。针对督察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问题清单和整改建议,督促各级各部门采取“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方式整改,目前反馈的586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五)“项目化”实施中期评估。坚持评估与督察同部署同推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西北师范大学项目组对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成立4个评估团队,形成第三方评估工作方案、三级评估体系、17个方面53项评估清单以及2类调查问卷。在前期网络检索的基础上,采取实地走(暗)访、案卷评查、资料核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形成了详实的第三方评估报告。第三方评估团队通过把脉问诊,反馈共性问题12个、个性问题15个,针对问题和差距逐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提出整改意见20余项,为整改提升、迎接督察提供了精准指引。
(六)“集群化”打造特色亮点。坚持评估督察与亮点打造相结合,品牌引领与示范创建相结合,打造出皋兰县“为民解忧暖人心 真情服务解纷争”多元调解助力主动创稳、市法院“小站点 大作为”、市检察院“一对一”结对关爱行动等38个“站得住、过得硬、叫得响”的法治建设品牌,推动各级各单位你追我赶、互学互通。把开展评估督察同深化“三抓三促”“主动创稳”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相结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强省会”行动为指引,打造出的“清兰交易”品牌得到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把开展评估督察与第三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相结合,市政务服务局“五简五办五集成”服务模式正在争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项目。
二、经验启示
开展中期评估和实地督察,既是压茬推进“一规划两方案”落实的关键一环,也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全面体检。总结评估督察成效做法,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评估督察的新方法新手段新举措,充分发挥评估督察工作对法治建设的督促推动作用,真督实察、逐层传导、强化问责,努力形成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到其他领导干部直至全体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闭环责任体系,是实现法治建设目标的有效举措。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