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古浪:三代赓续调解纠纷 标杆引领保障平安

发布时间:2023-11-21 14:17:02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甘肃省古浪县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侯殿禄等模范精神引领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创新矛盾风险防范化解模式,全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以“一镇一村之平安”绘就出法治政府建设的崭新篇章。

一、做法与成效

(一)抓典型培育,发挥示范作用。广泛宣传“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侯殿禄、“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马有信和“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全国平安之星”“甘肃省枫桥式人民调解员”刘贵为代表的三代人民调解员几十年来扎根基层、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践行“枫桥经验”的先进事迹,总结形成“理、信、法、德、实、正”服人服众的“马有信六字调解工作法”和以“爱心、耐心、诚心、公心、初心”化解矛盾的“刘贵五心调解法”。精心培育一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甘肃省“枫桥式”人民调解组织和“枫桥式”人民调解员,先后有8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在促进矛盾纠纷化解中起到领头雁作用。

(二)抓规范建设,全面推广经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制定《关于在全县深入推广“马有信调解工作法”切实推进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大力推广“马有信调解工作法”,指导建成“马有信调解工作室”22个。将人民调解办案补贴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出台《古浪县人民调解办案补贴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根据矛盾纠纷调处难易程度分四类标准给予人民调解员个案补贴。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人民调解办案补贴36.8万元,有力激发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严格按照“五有”(工作场所、标牌、印章、调解文书、统计台账)、“四落实”(组织、制度、工作、报酬)和“六统一”(标牌、印章、人民调解标识、程序、制度、文书)标准,持续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抓组织建设,完善调解网络。全县建成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55个,其中乡镇(街道)调委会2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42个、村级调委会193个,初步形成了以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以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上下联动、互相配合、覆盖城乡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印发《关于加强全县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全县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推选工作的通知》,选聘1309名公道正派、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法律专业知识的社会公民担任人民调解员,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通过岗前培训、以会代训、网络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人民调解员及时学习政策法规、掌握方法技巧、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增强调解工作能力。

(四)抓制度建设,建立防控体系。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出台《古浪县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百日攻坚”行动、婚姻家庭纠纷排查调处专项行动和依法治理不赡养老人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多方参与调解机制,选派优秀人民调解员入驻县综治中心调解室,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定《古浪县诉调对接工作办法》,聘任15名特邀调解员进行立案前委派和立案后委托调解。安排值班律师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释法说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形成“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律师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五)抓创新发展,开创调解新模式。实行“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模式,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人民调解工作之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通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意识。依托甘肃卫视《法治伴你行》栏目,播出《新时代“枫桥式”司法楷模刘贵:依法依理巧调解 用心用情解民忧》等专题片,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探索“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模式,全县20个乡镇(街道)、193个村(社区)全部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村(居)法律顾问通过定期上门服务、建立微信群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开展“法治护航 惠企纾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活动,组织律师、人民调解员和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治体检”“送法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经验启示

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侯殿禄等模范精神引领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典型培育、组织建设、制度规范、创新发展,在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创新矛盾风险防范化解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全县矛盾纠纷存量不断减少、增量有效控制,苗头性问题得到及时化解,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始终在低位运行并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一镇一村之平安”绘就出了“古浪之治”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