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决策加砝码 构建“1+X”制度体系,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陇西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
为进一步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定西市陇西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实际,出台了《陇西县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和《陇西县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工作规则》《陇西县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规则》等6个规则,制定《陇西县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编制指引》《陇西县重大行政决策过程记录和立卷归档工作指引》等2个指引配套制度,构建起了“一办法”“六规则”“两指引”等“1+X”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本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管理、事项目录及标准,持续加强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管理,有效提高了决策质量和效率。
陇西县“一办法”“六规则”“两指引”等“1+X”制度 。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马海燕 摄
一、做法与成效
(一)全面树立依法决策意识。陇西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刻认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以“四个一”深化《条例》学习,即“一会议”,坚持在县政府常务会议、部门或乡镇会前学法,《条例》成为“座上宾”;“一学校”,在党校举办全县领导干部轮修班,邀请专家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讲解依法决策;“一讲座”,举办以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为主题的全县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一培训”,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培训,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化解风险的能力。
县政府法律顾问常态化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莫红霞 摄
(二)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机制。陇西县聚焦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链条,以目录管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政府督查、后评估、过程记录和立卷归档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立足陇西管理实际,不断细化程序规定要求和标准,加强目录动态管理,印发《陇西县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编制指引》,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编制主体、编制过程、审批程序及调整程序,细化公众参与,明确公众参与内容、形式、途径及反馈要求。明晰专家论证,明确需专家论证的事项及专家选择、论证重点、论证程序及论证要求。落实风险评估,明确评估方式、评估程序、评估重点、风险等级及防控措施。构建两级审查机制,明确送审材料、审查重点、审查程序及效力运用。强化政府督查,明确督查主体、方式、方法及督查结果落实。强调后评估,明确后评估承担主体、评估形式、评估方法、评估程序、评估内容及评估结果运用。完善过程记录和立卷归档,印发《陇西县重大行政决策过程记录和立卷归档工作指引》,明确承担主体、归档材料、立卷规范及档案移交,从制度机制入手,全程无死角管理。
法制审核领导小组会商审核。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继宗 摄
(三)完善法制审核机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作用。目前,陇西县52家党政机关实现内部法律顾问和外聘法律顾问全覆盖,共有公职律师21名和外聘法律顾问39名,较好地发挥了法制审核的“过滤器”和“红绿灯”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法制审核明确二级责任分工体系,起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初步审核把关,县司法局排查法律风险隐患,出具审核意见建议,全面审核把关,使合法性审核工作有序规范高效运行。县司法局在全面审核把关工作中,成立法制审核领导小组,完善了“股室受理初核、法律顾问主审、会商评审”的三级审核程序,股室重点审核是否超越制定权限、是否符合上级政策规定、是否规范设置奖励、是否违规设置政府基金等;法律顾问重点审核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是否与法律法规释义相抵触等;法制审核领导小组综合各方意见建议,对合政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会商研判,指出依据并提出完善建议,出具书面法制审核意见。进一步织密“网络”,加密“防线”,最大限度预防法律风险,排除法律隐患。对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和专业性强、法律关系复杂的难点问题,都要召集法律顾问和相关部门一起座谈讨论,分析研判,着力推动问题解决。同时制定《邀请政府法律顾问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推动法律顾问制度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为政府依法决策加装了“电子眼”,为依法行政提供有力的法治力量和可靠的法治保障。
二、经验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行政机关能否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体现着依法行政的水平,关系到能否正确履行政府职能。陇西县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为重要抓手,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制度,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全链条全流程管理,既对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起到“以点带面”的杠杆和牵引作用,又通过科学程序制度规范政府决策活动,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重大行政决策依法依规、高质高效。(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马海燕 朱锋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