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甘州区“种子法庭”倾心守护农业“芯片”

发布时间:2023-10-23 09:27:53     来源:法治甘肃网

  张掖市甘州区西郊法庭辖区3个乡镇是张掖玉米制种的主产区,面积314平方公里,有62家制种、贸易企业和3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集中管辖甘州区制种产业纠纷的“种子法庭”,近年来,甘州区法院把推动基层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作为破解案多人少难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支点,提出“围绕一个中心,强化四个导向,建立七个工作机制”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思路,推动西郊人民法庭以服务保障种业发展为目标,创新构建种业纠纷调裁分流、精审快执和“五联”“六常态”工作体系,着力打造“马锡五式”人民法庭“西郊样板”,努力保障种源安全、促进产业振兴。

微信图片_20231023114810

西郊法庭干警为辖区玉米制种农户普及法律知识。

一、主要举措

  (一)“三调一裁”分层递进,推动产业纠纷快速化解。建立涉种纠纷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审前调解和民商事速裁“3+1”快速化解机制,3个乡镇综治中心、2个行业性组织、55个村委会与法庭3名法官、2名驻庭特邀调解员汇聚合力,推动辖区70%的涉种农、种企、种业纠纷通过“调解+速裁”的方式快速化解,平均解纷周期仅为17天,涉种纠纷化解驶入“快车道”。

  (二)“三专一执”协同配合,确保涉种案件精审快执。组建专门合议庭,与河西学院、种子管理部门、制种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专家库”,从种子管理部门、制种行业遴选11名“专家型”人民陪审员,参与化解各类涉种纠纷27件,为涉种案件审理增添专业视角和专业支持。同时,建立驻庭执行小组与村企执行联络员配合执行机制,就地执结涉种案件33件。

  (三)“五项联动”多点发力,凝聚护航产业发展合力。“五项联动”一体推进,以“良性互动”护航产业发展。西郊法庭构建服务制种产业“法庭+”模式,与辖区党委政府联动,以“一庭两所一中心”和五级解纷网格凝聚解纷合力;与工商、农业农村、种子管理等行政部门联动,对重大案件、热点问题联合研判,主动化解行业风险;与行业组织联动,联合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等机构对涉种纠纷提前介入、联合调处;与村级组织、制种企业联动,以“一村一法官”“一企一法官”机制为制种“种产销”提供全链条法律支持。

  (四)“六种常态”长效推进,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实效。联动解纷常态化,涉种纠纷非诉解决占到74%,调解成功率超过80%;“绿色通道”运行常态化,始终保持涉种案件“分调裁审执”高效运转,相关案件办理周期仅为25天;“五项联动”机制常态化,法官以日志形式记录联动次数、内容和成效;在线办理常态化,实现涉种纠纷调解、立案、送达、司法确认、审理全流程“在线”办理;法治宣传常态化,定期开展法治宣传,促进相关人员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调查研究常态化,对制种领域开展专题调研,为辖区决策和制种产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二、主要成效

  (一)诉讼服务更加便民。设立诉讼服务站,实现登记立案、跨域立案、司法确认、财产保全、诉调对接、在线缴费、材料收寄送达在法庭“一站式”办理。建立基层法庭直接立案、直接执行机制,推动司法资源向矛盾化解最前沿汇聚。设立9个巡回审判点,将法院定分止争触角精准延伸到纠纷产生的诉争源头,通过示范审判,推动辖区涉诉案件数量逐年下降。

微信图片_20231023114804

西郊“种子法庭”干警在庭长彭勋的带领下到辖区田间地头进行涉种案件巡回审理并开展普法。

  (二)多元解纷更加精准。依托法庭诉讼服务站打造一站式解纷前哨,建立了西郊法庭“三次分流”繁简分流工作机制,推动司法确认全面对接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对接人民调解组织以及银行、道交、妇联等专业委员会,构建“一庭三所一中心+各类社会力量”的多元解纷联动机制,形成“纵向到边、横向到底、分层化解”多元解纷网络。

  (三)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明显提升。西郊“种子法庭”通过提前介入、联动解纷和专业审理,已快速化解涉制种行业的土地租赁、劳动争议、合同等各类纠纷195件,平均办案周期缩短32天,调撤率上升11.2%。与此同时,常态化开展基层社会法治宣传与教育,法庭法官人均走访企业村社45个,累计开展巡回审判、“送法进企”“普法赶集”活动37场次,开展专题调研9次,发布典型案例12个,辖区居民法治意识明显提升。

三、经验启示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甘州区法院建立院领导结对包抓基层法庭机制,定期研判基层法庭工作,结合西郊法庭服务辖区制种产业的实际,设立“种子法庭”,集中管辖制种产业纠纷,按照“重特色、增亮点、树形象”总体思路,构建“一专、三调、五联、六常态”的“1356”工作机制,推动制种产业矛盾纠纷多方联动化解和专业化审理,开创一条特色鲜明、导向明确的“一庭一品”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