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发挥政策优势力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近年来,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出实招、求实效,创新推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区域评估、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等改革举措,投资建设领域综合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一、主要做法
(一)以“承诺制”改革为抓手,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兰州新区持续推行“承诺制”并迭代至4.0版本,企业可在工改系统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后,签订承诺书即可开工建设。推行施工图审查承诺制,取消部分规模较小建筑单体的施工图审查,其余项目实行联合审图并由政府购买服务,大幅节省项目图审费用和时间。推行水电气暖外线接入工程并联审批制度,项目水电气暖等管网与主体同规划、同审批、同验收,小型工程实施承诺备案制,审批时限大幅压减。
(二)以加快项目生成为引领,实施“一张蓝图+区域评估”。建成兰州新区“一张蓝图”系统,系统涵盖行政区划、高程等30多个图层,集成多类专题数据,及11项区域评估成果。实现了区域评估提前开展、新区全域整体评估、政府承担评估费用三大转变。企业在项目决策、审批过程直接运用“一张蓝图+区域评估”结果,不再另行组织实施相关评估事项,加快了项目审批手续办理,节约了企业成本。
(三)以“标准地”改革为契机,切实提升项目用地效率。兰州新区依托11项区域评估成果,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出让后企业签订责任书,新区保障“七通一净”建设条件,土地“按标出让”、企业“按标施建”,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2021年4月28日,兰州新区成功出让甘肃省首宗“标准地”,截至目前,以“标准地”成交的工业用地32宗,成交面积4591.689余亩。
2022年2月16日前往兰州宝航项目上门服务。
(四)以优化市政公用服务为目标,实现“集成式”报装模式。全面优化市政服务报装,报装事项均可直接在工程审批系统办理,实现市政公用设施报装“一站式”集成服务。推行水电气暖外线接入工程并联审批制度,各部门并联审批并通过一枚印章管理道路占用挖掘事项,审批时限压减至1个工作日内,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截止目前,兰州新区已为企业按照“一枚印章管挖占”审批模式办结280余件事项。探索推行市政服务“零”报装,在项目审批至“用地规划许可”阶段,通过工改系统获取项目市政设施需求,新区城建和交通局牵头组织市政服务单位施工现场“联合勘验”,了解项目需求,制定方案,实现市政服务“零”报装。推行“不动产登记+市政公用服务”联动办理新模式。群众申请办理二手房过户登记时,可同步提交水电气暖过户申请,让群众办事不再反复跑、来回跑。
(五)以优化审批模式为方向,推行“无退件”+“拎包过审”模式。推行“无退件”+“拎包过审”审批模式,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在全面推行电子证照库的基础上,创新推行“无退件”审批+“拎包过审”模式,企业只需申报一次,实行容缺办理,无需重新申报,根据审核反馈意见在原有申报内容基础上补正补齐即可、电子材料系统自动识别、自动关联,避免事项互为前置、互相掣肘,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六)以中介超市为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新区制定出台《兰州新区工程建设项目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管理办法(试行)》,搭建省内首家具备实际功能的中介超市,构筑项目单位、审批部门、中介机构公平交流平台,实现咨询、勘察等25个中介服务事项的网上委托、选取、评价、监管。已形成服务高效、竞争有序、运行良好的中介服务市场。目前,进驻中介超市机构230余家。
(七)以帮办代办为依托,实现“一对一”服务。全面推行项目全过程、精准化、高效化代办服务,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形成各部门审批专员、项目联络员、专职“代办管家”上下联动机制,为项目提供“管家式”代办服务。
(八)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通过《兰州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窗受理”工作规程》《兰州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等18个管理办法,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一套机制”,使项目审批规范运行。印发《兰州新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许可和联合验收事项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
二、工作成效
(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兰州新区多措并举大幅压减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间,对房建市政、交通、水利、能源和通讯5大类16小类项目分别制定了审批流程图,全流程审批时间平均压缩控制在25个工作日内,大幅度提高审批效率。
(二)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进一步增强。兰州新区各部门及市政服务单位入驻政务大厅,365天不打烊,推行市场主体线上申报,电子资料实时共享,审批结果网上签章、线上自动流转生成方式,实现全程网办,企业“零跑动”。
(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创新监管方式,实施分级分类管理,落实项目事前指导和联合检查,减少对企业的打扰;推行建筑市场主体诚信考核机制,不断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协同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经验做法得到住建部推广。
(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省市电视台、新区门户网站、新媒体上广泛宣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举措和成效,积极营造良好氛围。2021年甘肃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兰州新区“办理建筑许可”和“获得用水用气”指标均评价为第一名。新区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考核评价均为全省第一名。
三、经验启示
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坚持将市场主体需求和“痛点”作为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向,通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改革举措,以实际改革政策提升企业获得感,让企业在兰州新区放心创业、潜心创造、安心经营。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