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从河西走廊到陇上江南,从陇东大地到甘南草原……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做好民族工作不仅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促进全国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也具有重大意义。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省民委党组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委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分析民族领域法治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持续将法治建设作为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推进“八五”普法走深走实,不断强化普法宣传教育,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显著提升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扎实推进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做好法治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把牢普法工作方向盘,抓好谋篇布局与拧紧责任螺丝是关键。
近年来,省民委党组认真履行普法工作主体责任,坚持把普法工作摆在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成立省民委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出台《全省民委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一幅清晰的“普法蓝图”铺展开来。
开展“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活动;动员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举办各类文艺演出300余场(次)……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期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热潮,汇聚了满满的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真正将党的民族政策送到了基层一线、千家万户。
“司法局经常到我们草原上开展普法宣讲活动,给我们讲解生活中实际用到的法律知识。通过宣讲,群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少了,关系越来越和谐……”天祝县司法局组织普法宣讲小分队,先后前往天祝县松山、石门、打柴沟等乡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时,松山镇黑马圈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严培伟说道。
省民委联合省司法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在全省开展民族和宗教领域法治宣传教育专项活动,以法治成为各族群众自觉行动为目标,大力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法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土地征迁、医疗卫生、治安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社会保障、生态环保、草原保护修复等领域的普法宣传,使民族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不断提升全省各族群众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创新方式让法治精神根植人心
群众在哪里,普法宣传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省民委创新普法工作模式,将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工作要点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教学计划和主体班次培训内容,举办了全省民委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甘肃省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全省民委系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同时,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以党员干部、青少年、宗教界人士为重点对象,一体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省民委配合国家民委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精心筹备举办第三届中华司法研究暨法治文化和司法实践研讨会,积极做好敦煌、舟曲2个会场的组织协调工作,联系13个省、区民委主要负责人参会。配合中华司法研究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在舟曲法官学院召开主任(扩大)会议暨专家咨询会,研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与司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同时,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省民委设立54家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研究基地,为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工作,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阵地保障、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发挥基层联系点作用更好服务群众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提升全省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省民委在全省设立了12个民族工作法治建设基层联系点,更好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同学们,如果你遇到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做?”“当你的好朋友叫你去帮忙打架时你应该去吗?”“你们校园欺凌有什么样的危害吗”8月30日下午,作为基层联系点的临夏市八坊街道利用八坊小学开学之际,开展了“法治进校园 共建平安校园”主题宣讲活动。
“这次宣讲活动生动易懂,深入浅出,切实回应了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司法关切,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3月17日,甘肃省法研所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在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为“东西协作·东乡县企业家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讲活动,积极回应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司法关切,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全省各基层联系点结合本地特点,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有力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各项任务。
责任编辑:袁帅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