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法治为民理念,以法治督察为抓手,坚持“五个结合”,强化措施,真督实察,着力推进法治武威、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着力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威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武威市委副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曾国俊同志督察凉州区宣武街法治建设工作。
坚持全面督察与专项督察相结合
严格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对照法治督察的职责任务,紧盯县区党委、政府和部门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职责作用发挥,以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药监管、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等执法领域问题,制定督察方案。成立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从时间安排、督察方式、督察重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安排部署,分别于每年5月、11月开展2次法治督察。各县区由依法治县区委员会牵头,抽调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法治建设工作专班等业务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组成联合督察组,对县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开展全面督察。2021年以来,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物业服务市场秩序整顿和涉企收费治理、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校园、平安校园、依法行政、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及时组成工作组,开展专项督察20余次,督促各单位补齐法治建设短板。
坚持实地督察与自查自纠相结合
坚持真督实查,避免走“精品路线”、到“指定站点”,督察组随机抽取1个街道、2个乡镇、3个部门开展实地督察,真正深入基层一线,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重点关注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法治决策部署的落实落地情况,关注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达到真发现问题的目的。按照省委依法治省办督察任务清单和省委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指标体系要求,及时下发通知,督促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对照要求逐项开展自查整改,及时报送自查报告,发挥了基层单位法治督察的积极主动性,切实推进了工作任务的落实。
坚持明察暗访与跟踪督办相结合
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成暗访组,对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坚持“四不两直”,通过座谈交流,走访问卷、实地查看、体验办理等方式,走访办事大厅、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客运中心以及部分企业、个体工商户、出租车司机,认真查找发现司法执法方面问题,下发督察通报,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严格要求,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充分利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来了解群众反映的各类法治诉求和突出问题,认真收集、梳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安排专人暗访、突查了解真实情况,跟踪督办,推进问题解决。
坚持全面整改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及时梳理汇总法治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对涉及法治建设体制机制、工作程序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问题,及时转交相关监督主体进行统筹督促解决;对涉及法治建设方面,尤其是法律监督、行政审判、备案审查、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等工作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通过简报、专报等形式向上级机关和本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等部门通报督察情况,作为对被督察单位及其领导人员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或者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把“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作为整改标尺,逐条逐项研究细化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明确整改方式、检验标准和工作成果,确保问题切实有效整改。既对解决制约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紧盯不放,也注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花大力气整改和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与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事件,以个案推动类案解决,提高整改效率,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
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内倡导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落实之风,建立完善法治建设责任落实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等内容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范畴,以考核指挥棒形式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法治建设一体化格局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健全完善法治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印发《武威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的实施方案》《武威市法治建设绩效考评办法(试行)》《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重大项目“三性”论证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意见》《武威市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标准》,切实把督察成果转化为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常态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