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法律案例解析之十】李陵失马亡弓案

发布时间:2023-09-19 22:56:31     来源:甘肃法治报

李 陵 失 马 亡 弓 案

【案例判词】

奉判,弘教府队正李陵往者从驾征辽,当在跸驻阵,临战遂失马亡弓。贼来相逼,陵乃以石乱投,贼徒大溃。总管以陵阵功,遂与第一勋勾依定,纳破不与。陵勋未知若为处断?经纬乾坤,必藉九功之力克平祸乱,先资七德之功。往以蕞尔朝鲜,久迷声教。据辽东以狼顾,凭蓟比以蜂飞。我皇凤踌龙旋,天临日镜,掩八纮而顿纲,笼万代以翔英。遂乃亲总六军,龚行九伐,羽林之骑,肃五校而风驱,倾飞之位,伊七萃而云布。李陵雄心早着,壮志先闻。弯繁弱以从戎,负于将而应募。军临驻跸,贼徒蜂起,骇其不意,失马亡弓。眷彼事由,岂其情愿。于时凶徒渐逼。锋刃交临乃援石代戈,且前交战。气拥万人之敌,胆壮匹夫之勇。投躯殒命,志在必摧。群寇威,卒徒鱼溃。是以丹诚所感,鲁阳回落日之光,忠节可期,耿恭飞枯泉之液。以今望古,彼实多惭。于时总管叙勋,陵乃功标第一。司勋勾检,咸亦无疑。兵部以临阵亡弓,弃其劳效,以愚管见,窃未弘通。且饰马弯弓,俱为战备。弓持御贼,马拟代劳。此非仪注合然志在必摧凶丑。但人之禀性,工拙有殊;军事多权,理不专一陵或不便乘马,情愿步行,或身拙弯弓,性工投石。不可约其军器,抑以不能,苟在破军何妨取便。若马非私马,弓是官弓,于战自可录勋,言失亦须科罪今若勋依旧定,罪更别推。庶使勇战之夫,见标功而励已,怯懦之士,闻定罪而惩心。自然赏罚合宜,功过无失。失丝有罪,公私未分更仰下推,待至量断

【案例解析】

此案反映李陵早怀抱国之志,在参加御驾亲征东辽的战斗中,气拥万人之敌,胆壮匹夫之勇。捐躯损命,志在必催。并在丢失弓、马后,用石块将群冠击溃,忠节可期。为此,征辽行军总管上报为其请功授勋,但兵部以其临阵亡弓,弃其劳效。判官认为,李陵作战有功与临阵丢失战马、弓箭是两回事,不可混淆。李陵英勇顽强,以石击敌,使群寇溃败,产生了良好效果,对其请功录勋无可厚非;而其失马亡弓,或因贼寇来得突然,骇其不意,或因李陵不善马弓,而性工投石。且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可约其军器,抑以不能,只要能破军,用什么当武器都可。所以,这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事实并导致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应以失马亡弓去算定请功录勋。同时,对失马亡弓行为也应弄清弓、马的公、私财产性质;如果马非私马,弓是官弓,才算侵犯了国家财产。由于公私未分清,只能待后量断。从中可以看出法官注重对主体的主观心理状态、行为事实、情节及性质、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同行为引发的不同法律关系的细致分析判断,努力做到赏罚分明,具有深刻的法理内容。

(摘自《敦煌古代法律制度略论》)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