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法律案例解析之九】阿刘改嫁案

发布时间:2023-09-18 15:14:22     来源:甘肃法治报

阿 刘 改 嫁 案

【案例判词】

奉判,妇女阿刘,早失去婿,心求守志,情愿事姑。夫亡数年,遂生一子,款亡夫梦合,因即有娠。姑乃养以为孙,更无他虑。其兄将为耻辱,遂即私适张衡,已付娉财,克时成纳。其妹确乎之志,贞固不移。兄遂以女代姑赴时成礼。未知合为婚不?刘请为孝妇,其理如何?阿刘夙钟深舋,早丧所夭,夫亡愿毕旧姑,不移贞节。兄乃夺其永志私适张衡。然刘固此一心,无思再醮。直置夫亡守志,松筠之契已深。复兹兄嫁不从,金石之情弥固。论情虽可嘉尚,语状颇欲生疑。孀居遂诞一男,在俗谁不致惑。款与亡夫梦合,梦合未可依凭。即执确有奸,奸非又无的状。但其罪难滥,狱贵真情,必须妙尽根源,不可轻为与夺。欲求孝道,理恐难从。其兄识性庸愚,未闲礼法,妹适张衡为妇,衡乃克日成婚,参差以女代姑,因此便为伉俪。昔时兄党,今作妇翁;旧日妹夫翻成女婿。颠到昭穆,移易尊卑。据法,法不可容;论情,情实难恕。必是两和,听政据法,自可无辜。若也罔冒成婚,科罪仍须政法。两家事状未甚分明。宜更下推,待至量断。

【案例解析】

有个叫阿刘的妇女,老公早亡,立志不嫁侍奉婆婆。寡居数年后,阿刘居然生了个儿子,自称有一次与亡夫梦合,故而怀孕。婆婆于是将这孩子当作孙子来抚养。但阿刘的哥哥却深以为耻,便自作主张准备将阿刘嫁给一个叫张衡的人,并且收了人家的聘礼,只等择日成婚。没想到阿刘坚决不肯改嫁。其兄只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张衡。此事被人告发,同时有人为阿刘申请“孝妇”。官府的裁决认为,阿刘孀居遂生一男,令人怀疑,其辩称与亡夫梦合,更是无凭谎言,不可采信。但即使另有奸情,也难以查证。据此,法官强调“狱贵真情,必须妙尽根源,不可轻为与夺”,表现出法律决断的慎重态度。最后裁处“欲求孝道,理恐难从”,驳回了其“请为孝妇”的诉求。另外,对阿刘之兄私将其妹许配张衡,因阿刘执意不允,只好将自己的女儿代姑成婚一事,判处中认为,其兄不懂礼法,颠倒人伦辈分,法不可容。但如果男女双方情愿,自可无辜;如果系罔冒成婚,则应按律科处。因为唐律规定,“请为婚,而女家妄冒者,徒一年”。法官一方面有着依法办案的明确意识,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存在“双方情愿”的可能,因而没有轻易适用刑罚,而是待查明事状后再作量断。从中仍可看出法官实事求是,分析判断合于事理法规,办案作风也是沉稳练达的。

(摘自《敦煌古代法律制度略论》)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