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享丝路 遇见敦煌】交流互鉴 开放合作 第二届文明古国友好组织对话会在敦煌举行

发布时间:2023-09-08 17:16:53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新甘肃客户端敦煌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9月6日,第二届文明古国友好组织对话会在敦煌举行,15名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友好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开放合作,互鉴世界文明成果”“兼容并蓄,共建人类文明家园”三个议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精彩观点。

  第二届文明古国友好组织对话会在敦煌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酒泉市人民政府承办。对话会的主题为“推动文明对话,深化交流合作”。

  伊朗语言中心汉语专业创始人巴阿明分享了自己的研究“伊朗茶源于中国之考证”,从伊朗茶叶的种植生产到中国在伊朗茶生产中的作用,巴阿明都作了详尽的分析。

  伊朗语言中心汉语专业创始人巴阿明分享了自己的研究“伊朗茶源于中国之考证”。

  “传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不亚于创新对文明进步的作用力。”亚美尼亚中国友好协会会长阿瓦江·卡连·卡洛耶维奇在发言中谈到。他的发言主题为“全球文明的开放合作与相互启迪”。卡洛耶维奇认为,应将相互尊重作为国际合作之基石,我们应当架起一座座不仅可以连通世界各地,还能弥合文化和语言差异的桥梁,将大家团结为一个全球社会。

  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汉学教研室主任法丽达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这是她的第一次敦煌行,在听完专家学者的发言后她说:“这样的研讨交流,让我对敦煌文化、世界文明更感兴趣了。”

  法丽达在莫高窟参观。

  王政是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副教授,也是前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他受邀作为汉学家代表的接待团团长参加了本届文博会。王政说:“我在孔院工作时,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许多当地人都很喜欢中国文化,他们会唱很多中文歌,甚至粤语歌都唱得很不错。”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张伟为王政(左一)颁发奖状。

  “汉字叔叔”斯睿德也参加了这次对话会,斯睿德告诉记者:“我今年已经73岁了,在近10年,我总共分析了15000多个汉字。为了搞清楚字源,我还学习了考古学。汉字是古老的文字,源远流长。我想,既然要学习汉字,就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就要找到其内在的逻辑,比如从简体字回溯到繁体字的逻辑等等。”

  斯睿德在向记者讲解他的汉字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