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安宁区奋力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高颜值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和最美城市“会客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安宁区认真落实‘四强’行动,在推动产业转型上敢争先,在加快创新驱动上走前列,在有效扩大消费上添动能,在产城融合发展上扩空间,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显情怀,在守护一方平安上做细功,在加强队伍建设上展形象,奋力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高颜值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和最美城市‘会客厅’。”兰州市安宁区委书记、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立山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近年来,安宁区依托地理区位突出优势,在城市北拓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着力打造高品质“最美城区”。安宁区精准实施全域440平方公里各区块功能定位、产业导向、交通网络等规划建设,加快北拓区域城市化进程。统筹产业培育和城市功能承接,有序推动59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稳步实施35个生态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造生态本底优良、产业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全龄友好健康城。以构筑黄河北全域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为导向,深入开展北部区域生态廊道建设、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每年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道、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以上,巩固拓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安宁区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最鲜明底色,持续巩固拓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图为银滩湿地公园。
放大发展基础坚实优势,在加快转型升级中锚定目标、加压奋进,着力打造高水平“产业强区”。2022年,安宁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6.07亿元,再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称号。安宁区将聚力打造先进制造、医药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休闲农业为特色、先进制造为主导、现代服务为支撑的布局科学、上下衔接、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今年谋划储备的75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特别是总投资10亿元以上22个重大项目,全面实行“项目承诺制”“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机制。扎实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今年以来凝练重点招商项目39个,对接“500强”企业15个,全年计划新引进项目签约额200亿元以上、省外项目到位资金95亿元以上,实现招商引资量和质的“双提升”。
安宁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抓手,图为兰州市中医医院异地新建项目。
集聚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在改革创新发展中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着力打造高质量“科教名区”。安宁区将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学科人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五区多园”的安宁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全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多层级、多类型、多主体创业孵化链条,今年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平台3个,支持12家单位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荐2家企业申报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加快建设校企共生融合发展创新港安宁分港,打造全省高水平创新型城区和具有安宁特色的青年发展型城区。
发挥干部状态良好优势,在提高服务效能中优化环境、增进福祉,着力打造高指数“幸福城区”。依托“社工委”机制,加强小区党员阵地建设,今年重点打造示范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个以上,实现党员干部在小区、服务群众零距离。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认真落实“六必访”制度,34名县级干部和68个部门、街道(镇)一把手包联240户企业,主动上门送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安宁区便民服务帮代办中心,累计登记各类经营主体3.6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6.67%,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深入开展爱心扶孤助残济困行动,通过联系交流、走访探视、落实政策等方式,结对关爱全区603名特殊困难群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安宁区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学科人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图为西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