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丝路文明与现代商业交织的活力之城,敦煌市在培育超3万家的进程中,敏锐捕捉到快速发展中的法治供需矛盾:部分企业在合同履约、用工管理、创新保护等领域面临法律风险挑战,传统普法模式因缺乏精准性难以有效回应企业的“急难愁盼”。如何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助推器”?敦煌市给出了因地制宜的特色解题之法——打造兼具地域辨识度与实践效能的“敦煌模式”。
构建全方位普法网络 拓宽法治宣传覆盖面
实体阵地精准普法。敦煌市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中心+站点+流动岗”三级普法矩阵。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咨询专窗”,安排资深律师每日坐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内容涵盖合同履行、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多方面。专窗设立后,已接待咨询300余人次,协助起草审查合同20余份。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联合村(社区)法律顾问,在66个村(社区)、600余家中小企业、20所学校设立流动宣传点,结合农时和赶集日开展“法治赶大集”活动,针对农村和企业常见法律问题,通过现场解答、上门宣传等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今年以来,共开展活动2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惠及群众3.8万余人次。
线上平台多元普法。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构建“视听+互动”线上传播体系。“敦煌法治在线”直播栏目定期邀请法律专家解析案例,讲解法律问题,如《民法典・继承编那些事儿》专题直播吸引3000余名粉丝观看,实时解答疑问14个。开设了“以案释法”“法治进行时”等专栏,结合案例解读法律条文,并通过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发布法治宣传短视频、政策解读文章。线上普法内容累计发布2500余条,总阅读量和播放量超80万次,形成了“互联网+法治”的强大传播合力。
主题活动集中普法。借助重要时间节点和特色活动开展主题普法,在“3・15”“4・15”“5・28”等重要节日,组织相关部门围绕宪法、民法典以及行业部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集中宣传,通过设置咨询台、摆放展板,开展文艺演出等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依托“桃花节”“杏花节”“梨花节”“蘑菇节”“蜜瓜节”“农民丰收节”等特色乡村活动,将法治宣传融入其中,进一步增加数据流量,扩大社会覆盖面。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主题普法活动50场次,参与群众达10万余人次。
聚焦企业需求精准普法 提升企业依法经营能力
“法治体检”助力企业风险防控。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深入150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讲师团通过查阅资料、与企业人员交流,对企业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等方面法律风险全面“诊断”,并出具“法治体检报告”,提出针对性法律建议。如为某文化旅游企业发现旅游合同问题并给出完善建议,降低合同风险。截至目前,已出具报告154份,提出建议500余条,有效防范了企业法律风险。
定制培训提升企业法律素养。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和需求,举办定制化法律培训讲座。针对餐饮、文化旅游、制造业等行业,分别围绕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法条解读+案例分析+互动答疑”模式授课。今年已开展培训15场次,培训企业员工8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人员法律素养。
分类指导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敦煌市各部门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分类指导——社保中心深入重点企业,解析社保政策,引导企业依法参保;税务部门开展税收政策辅导,帮助企业享受优惠、规范申报;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指导,助力企业申请商标、专利。今年以来,税务部门辅导企业100余次,助企业享受优惠500余万元;市场监管部门帮助企业申请商标200余件、专利100余件。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规范涉企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敦煌市组织相关部门对涉企规范性文件全面审查,废止10件不符合规定文件,修订完善20件,确保政策合法合理。司法局加强涉企执法监督,督促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规范执法流程,要求亮证执法并记录全过程,建立投诉举报机制。今年已受理投诉举报5件,查处违规执法行为3件,维护企业权益。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大力宣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案例和政策解读,最大限度传播政策法规,满足受众需要。
完善纠纷化解机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整合多部门资源,加强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工作。在某环境资源有限公司与劳务人员赔偿纠纷中,各方合力达成调解协议,保障双方权益。此外,建立企业纠纷调解专家库提供专业支持。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成功调解企业纠纷80件,调解成功率达90%,进一步促进依法治企。
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提高企业办事效率。通过数据共享减少企业办事证明材料,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敦煌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95%,企业办事时间缩短50%以上,减轻企业负担。
敦煌市将持续深化“敦煌模式”探索实践,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法治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赵文倩)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