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陇南法院多措并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曹治
近年来,陇南市法院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主动融入“三城五地”建设和“五个新陇南”发展目标,建机制、攻难题、提质效、优服务,全力推动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高效解纷 护航企业权益
“非常感谢成县法院,为我公司挽回数千万元的损失,真正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2024年7月26日,某商砼公司工作人员来到成县法院,将一面锦旗送到调解员手中,以表达对成县法院的诚挚谢意。
全市法院完善涉企案件“四建立四畅通”、招商引资“马上办”和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五个坚持、十个方面”等工作机制,对各县(区)法院开展“点对点”指导,狠抓措施落实。发挥“府院联动”机制合力,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建立破产申报容缺机制。联合银保监会、市场监管、工商联、妇联等17家单位,分别制定了涉金融、知识产权等12大领域纠纷在线对接工作机制,全市298家基层治理单位、275家特邀调解组织、392名特邀调解员入驻法院诉前调解平台,形成了协调联动、便捷高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多车道”解纷体系。推进金融司法协同机制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安全,护航“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实施,向金融监管部门和个别高风险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35份,推动依法规范经营。
创新服务 纾解企业痛点
“谢谢法官,多亏了你们,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要回了货款!”2024年12月18日,收到货款后,申请执行人某混凝土有限公司对宕昌法院执行法官连连感谢道。
陇南中院开展“陇原风暴”“雷霆出击”执行专项行动,建立多项“司法查控”协同网办机制,发挥执行“三统一”作用,指导康县法院、成县法院、宕昌法院开展执行行动现场直播,多家新媒体平台同步传播,累计吸引2000万余人次在线观看,有效提升了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执行质效稳步提升。扎实推进涉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处置,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共执结涉金融不良资产案件854件,到位金额9.89亿元。及时修复企业信用90件次,采取“活查封”“活扣押”等措施,对35个企业暂缓适用强制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
强化监督 保障司法公正
2024年4月16日,文县人民法院碧口法庭干警将“云上共享法庭”送到茶叶合作社,手把手指导茶农如何通过“云上共享法庭”进行网上咨询、网上立案,不用走出茶园就可解决纠纷。
全市法院聚焦营商环境核心指标监管,坚持数据会商、案件评查和审判质效通报。持续清理积案,连续三年开展“三个清零”专项行动,案件积压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对涉企长期未结案件,采取“一企一档”“一企一策”方式,集中攻坚,逐案化解,推动涉企案件质效指标全面趋优向好。结合省、市营商环境宣传月活动,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征集意见建议网络平台,向全社会公开征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40余条,逐条进行整改落实。
2025年,全市法院开展“院长接访月”和“执行局长接访日”活动,累计接访212人次。主动融入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2025年第一季度分流调解矛盾纠纷2854件,调解成功1464件,调解成功率51.30%。研发“陇南云上共享法庭”数字平台在全市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数字平台进社区、进村组、进企业、进茶园,截至目前,接受线上咨询700余次、立案9600余件、调解1500余件,数字平台获评全国法院“2023年度数字法院典型案例”,系甘肃法院唯一获评的典型案例。
广纳民意 靶向精准施策
“以前遇到经济纠纷,都不知道合同该怎么看,今天听了法官的讲解,心里踏实多了。”2024年2月23日,武都区法院组织开展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时一位商户说道,“通过法院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知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后遇到问题就有底气了”。
跟进落实“包抓联”,组织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优环境、促发展”行动,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目前,全市法院共联系对接各类企业1206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求共识”方式,普遍开展包抓企业“回访活动”,构建亲清法企关系,邀请企业代表走进法院座谈交流,深入企业开展“点单式、案例式”的法治体检共建活动2683次,帮办实事288件。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