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今年,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在全省部署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全面启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一键举报”平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侵犯或者损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问题线索,加强部门联动,强化督察督办,着力推动解决法治化营商环境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推选兰州市、陇南市2件典型案例予以公布,供学习交流借鉴。
强化诉调对接 凸显“调”字前置
简要情况:2020年9月20日,甘肃某检测公司(以下简称“检测公司”)与甘肃某水利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水利公司”)签订《水利工程试验检测委托合同》,约定水利公司将某水库工程现场碾压试验等委托给检测公司,试验费总价120万元。工程完工后,检测公司依约完成委托内容,水利公司却在支付25万元试验费后拖欠剩余95万元,逾期亦未支付。尽管水利公司出具说明,盖章确认该欠款,但直至2024年5月仍未支付。检测公司屡次催要无果,为维护自身权益,遂诉至兰州市某区人民法院,要求水利公司立即支付剩余试验费95万元及延期支付的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
办理过程:兰州市某区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于2024年5月5日将案件委派兰州市某维权人民调解中心开展诉前调解,经过调解员多方沟通、分析利弊、释法明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检测公司同意放弃延期支付欠款利息和追究其他违约责任的权利,水利公司同意分9期支付剩余检测费95万元,当场支付15万元,剩余每月支付10万元。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
典型意义:诉前调解是化解矛盾、消除纷争、促进和谐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是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兰州市委依法治市办结合“一键举报”平台问题线索,强化统筹指导,兰州市某区人民法院、某人民调解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尽最大努力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强化纪法衔接 整治不正之风
简要情况:陇南市某乡镇村民陈某举报其村党支部书记陈某某,在2009年11月30日,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村党支部书记陈某某用其证件,由镇政府担保在陈某名下,到信用社贷款两万元。陈某多次向县政府、镇政府反映后,镇政府答复“所涉及问题是农村商业银行与陈某之间的借贷关系问题,要求陈某与该银行对接处理”。陈某不服,举报至法治化营商环境“一键举报”平台,诉求彻查此事。
办理过程: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键举报”平台收到举报后,经甄别研判,转交至陇南市委依法治市办督促核查办理。收到转办通知后,市委依法治市办第一时间与市纪委监委对接沟通,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将此问题线索纳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内容,与该县纪委成立工作专班,立案调查。经核实,陈某举报问题属实,该贷款系时任某镇村党支部书记陈某某经办,认定镇政府存在“工作拖拉、虚以应付,漠视群众诉求、乱作为、慢作为”问题。2024年6月20日,经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镇党委书记等3人进行处理,责令党支部书记陈某某归还贷款,该银行恢复陈某征信。经回访,陈某表示对“一键举报”平台问题线索办理十分满意。
典型意义:上述案例是党员干部对群众诉求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无视群众的正当合理诉求,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损害了党群关系。该案例中,陇南市委依法治市办、市纪委监委机关坚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作为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践行法治为民理念,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刘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