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法治护航——习近平法治思想陇原实践专家解读】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法治精神
着力打造高水平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高地
陇东学院党委书记 任尔昕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阐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特殊地位和重大价值。陇东学院地处南梁精神的诞生地——甘肃庆阳。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发掘和研究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法治实践和司法理念,着力推动“人民司法制度源头活水”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内核及时代价值研究,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着力打造高水平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高地。
用好源头活水,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加快推进法治中国、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陇东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研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作为学校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着力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微课”“党课”等一系列优质课程资源,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法学专业各门课程,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最新经验和生动案例引进课堂,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陇东学院将“马锡五审判方式”蕴含的理念有机融入法学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注重传承和挖掘红色基因及红色法治文化,汲取时代营养,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法治甘肃建设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弘扬“南梁精神”,着力提升研究阐释水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科学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始终贯穿人民根本立场、公平正义价值观和科学思维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科学方法。庆阳革命老区孕育了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主要代表的红色法治文化基因。陇东学院扎根陇东黄土大塬,高度重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的红色法治文化研究,积极开展以“南梁红色法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南梁精神、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阐释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校获批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被省委依法治省办确立为“甘肃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基地”,“南梁精神研究中心”被确定为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学院将弘扬南梁精神,挖掘历史、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以“甘肃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基地”为平台,持续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研究新的时代条件下“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文化基因,深入研究弘扬和拓展红色法治文化时代价值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推动南梁革命根据地法治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守初心使命,着力服务区域法治建设。陇东学院作为全省唯一一所位于陕甘宁革命老区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秉承服务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努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打造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的服务社会高地。学校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为市县区有关单位和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20余场次,学生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面向基层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在学校设立立法研究基地,承担了多部地方性法规规章调研、论证、创制和评估等工作,提交的《甘肃省革命遗址与纪念设施保护利用条例》立法建议正式进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专任教师受聘担任市人大立法顾问、法检两院人民监督员、纪检监察机关外聘法律专家、仲裁机构仲裁员,积极参与“巧儿说法”律师服务团队,助力法治庆阳建设。学院将溯源传承、守正创新,加强与地方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合作交流,在推动“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庆阳法治建设的契合,与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的融通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陇东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持续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扎实推进法治甘肃建设理论研究,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甘肃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