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明委员(左一)(受访者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心中,始终揣着这份责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要实现这个目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必须确保种子安全、选育推广优良种子,在提高粮食单产上下功夫。” 马忠明委员说。
马忠明长期从事农作物肥水高效利用和节水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他奔走在西部农业生产一线,聚焦生态安全、种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等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建言资政。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芯片”,种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是支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马忠明委员认为,应该把新品种选育推广作为提高单产水平的突破口。尤其要重视加强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加快建设一批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基地,加大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力度,为重大品种选育提供战略贮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抗旱抗病、耐密抗倒、宜机收的突破性品种。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如何做好玉米制种工作,确保我国玉米种子安全,是马忠明委员持续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玉米制种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尽快启动第二期制种基地建设计划。”
马忠明委员表示,同时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食产能提升的主抓手。他建议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革体制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设立专项补贴资金,支持开展休耕轮作和地力培肥,通过绿肥种植、施用有机肥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规范化应用,保证土壤质量,提升耕地产能。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马忠明委员说,应把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为提高种粮效益的着力点,加快推进种植业机械化和智慧化,提升生产经营的装备水平。集成创新适应小农户生产、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具、适宜灌区规模化作业的智能化农机装备,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实现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达到高产高效。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