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优先”补齐基础教育短板弱项
——临夏州全力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临夏州坚持发展上优先考虑教育、工作上优先支持教育、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的“三个优先”举措,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强势起步、高效落地,不断补齐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弱项,为推进全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康乐县胭脂湖小学全貌(2023年9月拍摄)。康乐县教育局供图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东乡县达板镇甘崔小学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学校,现在有800多名师生。多年来,使用不便的旱厕一直是学校师生们的一大烦心事。今年,甘崔小学厕所改造被列为“建宿舍增学位扩食堂改厕所”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原有的旱厕已被一座新建的水冲式厕所取而代之的。
2023年,临夏州紧紧围绕“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这一目标,累计争取到各类资金6亿元,依托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为民实事、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等项目,新建改扩建学校119所。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后将新增学位1.5万个。
在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容工程中,争取学前教育发展资金1.24亿元,新建或改扩建临夏市团结北路幼儿园、永靖县新西社区幼儿园、临夏县双城幼儿园等20所幼儿园。
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中,全州共争取到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能力提升项目资金3.04亿元,新建或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1所。
投资1.04亿元的临夏中学三期正在收尾,投资1.5亿元的康乐县胭胭湖小学和2.5亿元蓝川初级中学已竣工投入使用……如今,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实施,为临夏州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个集中”优化教育布局
临夏市第五中学小学部位于八坊十三巷,于2022年11月开工重建。由于项目区域在八坊十三巷景区内,施工地点狭窄且有民房阻挡,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克服困难重建完工后,比原有教室增加了6个,可容纳学生人数也相应提升至900人,受到群众好评。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临夏州突出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多渠道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不断冲扩学位供给,有效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满足城镇化进程和人民群众就近入学需求,为全面推动全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临夏州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临夏州将督促和监督各县市按照“合理布局、均衡发展、适度超前、够用适用”的原则,依据“四个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要求,结合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合理调整优化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市、城镇国土空间规划并严格实施,着力解决城镇化加速推进带来的城市和县镇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全力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