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铺就兰州平安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市运用大数据推动政法工作跨越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2-09-25 17:49:31     来源:法治甘肃网

“互联网+大数据”铺就兰州平安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市运用大数据推动政法工作跨越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您好,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需求?”打进的是民生,化解的是民忧,答复的是民心。2013年,一条热线和与它同步的“大数据”建设,按下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兰州的“快进键”。此后,“大数据”这颗“科技芯”被放进兰州市县两级政法各单位的“工具箱”,执法办案、服务群众、司法公开和队伍管理等政法工作搭上“科技快车”。

(1版 w AQ YE   我们这十年)(16456033)-20220925173524

兰州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2019年7月11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摄

十年来,“智慧警务”平台、“智慧安防小区”、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平台、云端调解矛盾纠纷、“四化四有四联”新时代综治中心、“小兰帮办”等对“互联网+大数据”的综合应用,促使兰州市预测预警预防、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持续提升。在诸多“红利”中,让金城百姓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享受到更经济、方便、快捷、高效甚至是个性化的政法服务。

“一站式”诉讼服务便捷高效

“一部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将庭审现场搬到‘云端’达成调解协议,便捷高效!”疫情防控期间,榆中县人民法院贡井法庭通过“互联网+诉讼服务”快速高效调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作为兰州市法院系统推行的便民利民措施之一,“不打烊”“零接触”的矛盾纠纷化解广受好评。

  丰富电子诉讼平台及移动微法院服务项目,加快多元解纷、诉讼服务、“分调裁审”等各类平台的推广应用,全面应用中国移动微法院,推出智能文件收转柜、语音拨号联系法官、24小时自助打印服务终端、智能诉状自助生成、风险评估、自助阅卷、网上送达、网上缴退费、网上保全、网上委托鉴定等诸多举措,“互联网+大数据”为“阳光司法”打开一扇“窗”。

“自助查询”省时又省力

“用电脑就可以查询个人行贿犯罪档案并开具证明,省了来回跑路,参加招投标更省心。”兰州金路装饰公司负责人说。

打破传统查询模式瓶颈,兰州市率先在全国推行行贿档案自助式查询服务,查询申请人只需在检察院的电脑上依次录入查询信息,检察人员进行审核后即可当场打印告知函并送达当事人,实现了集中录入、集中审核,整个流程最快只需要1分钟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掌上微警务”提供优质“微服务”

近年来,兰州市公安局推进户政业务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每个派出所都设立了身份证自助受理机。微信、支付宝缴费,20来分钟就能申请、补办一张居民身份证。

(1版   wAQ YE  我们这十年)(16456034)-20220925173529

兰州市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兰州市综治中心)综合指挥调度大厅(2019年7月15日)。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摄

从“汗水警务”到“智慧警务”,各派出所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号,打造手机“户籍窗口”。先后建立了“旅店业服务群”“社区警务群”“场所管理服务群”等微信工作群,无证识别住宿、远程视频认证办理住宿业务,极大方便了商家和无证人员住宿。各类微信群及时发布办理二代身份证、居住证等工作流程信息,及时解答群众各种咨询,发送扫黑除恶、治安预警、防范电信诈骗等宣传信息,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便民超市”满足法律服务需求

“我是智能法律专家‘小律’……”在兰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根据提示获取法律事务办理指引已成为常态。

“一扇大门进来,一揽子解决问题。”近年来,兰州市司法局积极整合资源升级智慧公共法律服务终端,“一站式”办理法律援助申请、获得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接受司法鉴定指导、法律服务投诉等司法行政各项服务。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到中心可以办理衔接手续,接受就业、求学等帮扶服务。

展望未来,兰州市将继续把“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与政法工作更紧密地融合起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设施互联、数据开放、资源共享,在为群众提供多样性、个性化服务中擦亮“平安底色”、提升“幸福成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