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法院 打造执行“区块链”破解“执行难”

发布时间:2022-12-20 21:06:20     来源:甘肃法制报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尚涛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人民法院紧跟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步伐,不断推动执行工作创新发展,打造执行“区块链”,实质破解“执行难”。


                                                 区块化分配权力   防止执行权集中


    安定区法院借鉴“区块链”理念架构和“要素式”审判模式,根据执行流程运行特点,明确区分执行核心事务与执行辅助事务,员额法官主要研究基本案情、集中精力推动执行进程,将执行流程划分为通知文书区、网络查控区、组织实施区、结案归档区四大模块,将同类事务高度集约,先后节点紧密接续,落实区块责任,把牢区块质量,点线面共同发力,区块链整体联动,解决传统执行模式面临的诸多问题。


                                       要素化配置岗位    盘活人力资源优势


    将“1+1+1”的单个、分散式的办案团队整合为“1+1=N”的结构化、模块化办案团队,因需设岗,人岗相适,经过合理测算和运行磨合,每个执行区块链团队通知文书区配置书记员,主要负责执行通知、财产报告类文书制作、送达;网络查控区配置书记员,负责执行财产网络查控、文书上网;组织实施区配置法官、法官助理,负责强制措施运用、依法处置财产、裁决文书制作;结案归档区配置书记员,负责纸质卷宗扫描、归档。执行事务集约中心建成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执行指挥中心,既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又盘活了现有执行力量,实现了执行工作和执行队伍的破茧重生。推进专业化团队建设, 强化执行业务能力培养,人随事派、人随岗定、人随案走,通知文书区、网络查控区、组织实施区、扫描归档区等四大功能区分工负责,实现岗位有专人,术业有专攻。


                                        流程化协同运转  提升案件执行效率


    遵循执行流程,强化节点管控,运用大数据“智慧执行”。执行局接收案件后,系统会自动提起集约查控,通知文书区制作通知文书,完成送达;网络查控区在系统完成自动查控后立即提起首轮网络查询,完成案件资金冻结,并移送组织实施区,办理财产查封、冻结、扣押、划拨,完成评估、拍卖,适时决定采取限制高消费、司法拘留、列入失信名单、追究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的刑事责任;扫描归档区完成组织实施区移交的纸质卷宗扫描、归档。


                                         扁平化运行管理   提升司法权威公信


    建立以法官为执行内核,法官助理为中坚力量,书记员、司法警察为外围辅助,层次分明、包容迁就的新型区块链团队。3个团队,对执行事务专业化分工、集约化办理、一体化推进,避免了执行事务缠身、首尾不得兼顾、执行效率低下的弊病;4个区块,分段集约、彼此牵制、相互监督,铲除了滋生“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的土壤;1个链条,区块联动、同频共振、整体发力,努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


    在执行区块链新型办案团队实施后,执行质效显著提升,执行事务管理更加精细,执行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安定区法院执行案件综合管理指标和“3+1”核心指标跃居全市法院前列,执行案件执结率、首次执行案件执结率排名全市法院第二位,结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10天

责任编辑:王昱璇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