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源头,钟灵毓秀,大禹导渭,名满神州。
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为全县16个乡镇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实施素质教育、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目前,该校设有教学班6个,学生78名,其中在校学生66名,送教上门学生12名。历经八载春秋,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已成长为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九年制寄宿培智学校。
党建引领 “五心”育人凝思想
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是新时代教育者的梦想和追求。学校党支部以“三融三抓三提高”为党建品牌,全力推行“党建+”工作模式,积极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将党建贯穿到日常工作中,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引导全体党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特殊教育事业中。
遵循特殊教育规律,结合独特校情,该校全体教师践行“五心”育人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支部带领党员教师常态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关心校外寄宿学生,坚持为民办实事,把特殊孩子的成长放在工作首位,以心灵感动心灵。
以德树人 强化队伍促发展
学校引导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树人,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主题教育,观看警示教育资料引导全体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学校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先后带领全体教师赴省市内兄弟特教学校学习,派骨干教师赴北京、南京、青岛等地参加培训18人次。邀请省教科院专家来校指导,开阔教师视野,掌握特殊教育先进教学经验和发展动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特色办学 康教结合提质量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校自建校来就潜心国家课程校本化、个别化教育、综合课程、康复训练课程的开发研究,逐步形成了“分科+综合+康训”的特色课程模式。教师以渭源特产为素材,展开如淘粮食、剥玉米、串党参等生活化教学。在此期间,学校承担了甘肃省培智学校综合课程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得到了省内专家的肯定。
根据《“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学校为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送教工作开展以来,学校边探索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提升送教上门工作质量,让重度残疾儿童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学校设立音乐室、书画室等13个功能室,开设串珠、茶艺等实训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双提高。
精细管理 依法治校育未来
推进校园法治建设,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每学期邀请法治副校长为全体师生开展法治专题讲座,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学生遵纪守法,家长懂法用法,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事、管人的机制,各类管理措施趋于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严格落实安全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开展专题教育、应急演练等,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
八年砥砺深耕,八载奋楫笃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定西市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春华秋实启新程,追赶超越正当时。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将坚守教育初心、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大力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新篇章。
(金凡裕)
责任编辑:王昱璇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