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瓜州县人民法院高效化解一起涉案金额超1300万元的服务合同纠纷,通过耐心调解促成原被告双方达成协议,既保障了企业正常经营,又以司法温度助力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据悉,2023年底至2024年初,原告公司与被告A公司先后签订多份服务合同,约定服务期限至2024年6月底。合同履行期间,原告公司依约完成全部服务义务,但被告A公司却于2024年6月下旬突然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原告公司退出作业现场。截至2024年底,被告A公司累计欠付原告公司服务费1297万余元,被告B公司亦欠付45万元履约保证金。
多次催要无果后,原告公司以“被告A、C公司系被告D公司全资子公司,被告B公司为被告C公司分公司”为由,将四公司一并诉至瓜州县法院,并于2025年8月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四公司银行存款或查封等值财产。承办法官依法审查后作出保全裁定,但被告C公司提出管辖权异议,被驳回后仍不服并提起上诉。期间,四公司多次向法院反映,保全措施已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为最大限度降低诉讼对企业的干扰,承办法官主动介入,通过电话沟通、线上协调等方式与双方反复对接,一方面督促原被告积极协商,另一方面结合案件争议焦点提前拟定多套调解方案。在确定调解时间后,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当面协商,经过近3小时耐心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被告B公司当庭返还45万元履约保证金,被告A公司分四期于2026年2月底前付清1297万余元服务费;原告公司自愿撤回对被告C、D公司的起诉并同意解除保全,被告C公司亦撤回管辖权异议上诉,双方重新回归合作轨道。
考虑到部分涉案公司代理人不在本地,承办法官当即出具民事调解书、解除保全裁定书等法律文书,当天完成送达并解除反担保财产查封,切实将对企业的影响降至最低。
此案的化解,是法院以调解促和谐、以司法护企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该院将持续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司法服务,助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康静雯)
责任编辑:孟茜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