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舟曲县人民检察院面对地质灾害频发、生态脆弱的情况,以“共守碧水青山·检护龙江安澜”公益诉讼品牌为引领,探索出“检察监督+司法修复+综合治理”的生态保护模式,深耕检察力量守护“藏乡江南”生态安全的实践,为长江上游筑起法治屏障。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涵养品牌价值导向
“龙江”源于藏语白龙江,“安澜”寓意以法治力量守护江河安澜。“共守碧水青山·检护龙江安澜”这一品牌以舟曲检察党建品牌“阳光逐梦检察蓝”为根基,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履职全程,成立了以检察长为主办检察官的专门办案团队,建成了甘南州首个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破解取证技术瓶颈。同时,联合白龙江流域六县区检察机关及林区管护中心,会签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监督阵地前移,凝聚“流域管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合力。
多元环境治理实践 赋能品牌区域特色
2021年以来,舟曲县检察院紧盯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突出问题,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52件,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43件,整改及回复率达100%。针对白龙江“四乱”问题,开展专项巡查38次,拆除违建房屋27间,清理河道15公里。通过办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逐步成为守护舟曲生态环境的坚实力量。
生态修复更重长效。多年来,舟曲县检察院对12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创新“货币赔偿+公益劳动”替代性修复模式。例如李某某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案,建立“刑事打击+生态修复+长效监督”机制,追偿资源损失9.5万元;危害红豆杉系列案中,补植树木成活率超85%,推动2022年后盗挖犯罪“零发生”。
耕地保护则严守红线。舟曲县检察院利用无人机对高标准农田是否存在“非农化”“非粮化”、建后管护等基本情况进行巡查。就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存在的建设质量不高、建后管护不到位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复耕高标准农田约3700亩,为切实保障高标准农田发挥积极作用。
持续推动成果转化 释放品牌聚合效能
在“共守碧水青山·检护龙江安澜”公益诉讼品牌的引领下,舟曲县检察院通过多元化的司法参与和社会共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法治权威,潜移默化根植于人心,逐步转化为守护碧水青山的共同行动,稳步构建长江上游安全屏障公益保护共同体。
舟曲县检察院聘请司法、林草、环保领域5名专业人员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定本土化生态修复方案。针对农村垃圾倾倒、污水直排等问题,通过公开听证、诉前建议督促整治,对某无证纯净水公司处罚7万余元,推动问题全面整改。
聚焦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金字招牌,将法治宣传与民族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法治宣传月、安全生产宣传日等法治宣传时间节点,将法治元素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楹联、灯谜之中,借漫画、文字等形式,让群众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常态化“检察开放日”,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生态“参与者”,为舟曲县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筑牢法治根基。
在全州率先创建国家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立节镇上榜“美丽中国·深呼吸乡镇”名录……这是舟曲县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检察保护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交出的检察答卷。这场以法治之力呵护生态之美的有益探索,不仅成为舟曲县检察院打造“共守碧水青山·检护龙江安澜”检察公益诉讼品牌的生动注脚,更以“双赢多赢共赢”的司法理念,赢得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协同推进舟曲振兴、服务保障龙江安澜注入坚实的法治力量。
(洪小平 张睿禹)
责任编辑:马晓珍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