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天津滨海机场,风带着渤海之滨的湿润。当我踏上舷梯,望着窗外逐渐远去的城市轮廓,才真切意识到:我即将跨越千里,奔赴青藏高原东北麓的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开启为期半年的检察智力援助工作。
作为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青年干警,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远离家乡,更是检察职业生涯里一次全新的历练。登机前,组织的嘱托、家人的牵挂还在耳边回响,我暗自握紧拳头:一定要不负期望,在这片高原上留下天津检察人的足迹与担当。
飞机穿越云层,窗外的风景从海河的粼粼波光,慢慢变成连绵起伏的山丘。地理坐标的转变,仿佛也在预告着工作内容的全新挑战。当我终于抵达迭部县人民检察院,院领导和同事们早已等候在门口,热情的笑脸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欢迎天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句温暖的问候,让我紧绷的心情彻底放松——原来跨越山海的检察情缘,开篇就满是暖意。
政工岗位:在文字里读懂“缺氧不缺精神”
按照工作安排,我被分配到政治部,主要负责综合文字工作,同时兼顾部分刑事检察业务。对长期深耕刑检一线的我来说,这份新任务既是跳出舒适圈的机遇,也是对综合能力的考验。
一个多月里,我从零开始熟悉迭部县院的工作脉络,向州院报送多份工作材料。指尖敲击键盘的过程,也是我重新认识检察工作的过程。从前聚焦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如今需要用更系统、更宏观的视角统筹工作,逐渐养成“既要讲政治,也要讲方法”的思维习惯。
更让我触动的,是在文字中读到的迭部检察精神。材料里记录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当地干警在高海拔环境下的坚守——他们克服着缺氧、严寒等困难,用行动诠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这份执着,不仅成了我工作中的标杆,更让我对“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检察职业道德,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理解。
刑检一线:在案件中践行检察初心
即便身兼政工任务,我也始终没有脱离业务战场。在迭部县院的安排下,我参与了刑事案件办理与案件联席会,重新找回了熟悉的办案节奏。
初到高原时,高海拔带来的呼吸急促、睡眠不足曾让我有些不适,但看着身边同事们日复一日的坚守,我很快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一次辅助办理单人多起刑事案件时,面对复杂的案件事实、特殊的作案手法,还要克服方言口音带来的证据审查障碍,我与承办检察官反复沟通证据采信要点、法律适用细节,同时分享自己在天津办理同类案件的经验。
在案件联席会上,面对多人多起的复杂案情,我结合天津的办案思路,从完善证据链条、精准适用罪名等角度提出建议,没想到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那一刻我明白,无论身处平原还是高原,检察人的初心始终一致: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与时间的检验。
援甘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却已成为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渐渐懂得,检察人的担当从不是只在城市高楼间闪光,更在祖国边疆的大地上闪耀。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与感动,在政工岗位上锤炼综合能力,在刑检一线上精进业务水平,用实际行动架起津甘检察协作的桥梁,为迭部的检察事业、为高原的公平正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孟茜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