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天津铁路运输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张睿禹积极响应天津市检察院对口支援号召,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工作。到岗工作以来,他克服高原挑战,以专业与热忱深耕检察业务,用行动诠释“他乡亦故乡”的援甘情怀。
践行检察为民,筑牢司法纠错“最后防线”
张睿禹负责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到岗工作次日,他便接手州院交办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民事监督案——当事人不满法院生效判决申请监督,州院指定舟曲县检察院办理。此类案件常存在诉讼主体及责任承担主体不明晰问题,张睿禹仔细翻阅卷宗,梳理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会议纪要及典型案例,明确发包人、承包人、实际施工人的法定权利义务与诉讼地位,精准发现生效裁判中“举证责任分配不准确、责任承担主体不明晰”的问题,并在检察官联席会上专题汇报。
办案中,他与团队融合“三个善于”“三性统一”司法理念与甘南社情民意,推动法律监督与当地检察实践深度交融。最终,在舟曲县检察院领导支持下,团队决定以再审检察建议维护当事人权益,该意见获州检察院采纳并依法向甘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提出。
案件审结后,张睿禹深挖“建筑领域企业挂靠乱象”,针对相关问题制发检察建议,将检察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局。
守护龙江安澜,书写公益诉讼“善治答卷”
藏语中“舟曲”意为“白龙江”,这条长江水系嘉陵江的支流穿城而过,生态系统独特,是羚牛、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对长江流域生态至关重要。为守护流域生态,张睿禹与舟曲检察干警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围绕白龙江沿岸环境治理、水体保护、矿山修复等开展工作。
履职中,高原缺氧、险峻山路是工作常态——公益诉讼踏查时需在高海拔山间奔走,实勘现场途中,警车常在狭窄盘山路上颠簸,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深谷,但这些困难从未阻挡他们的脚步。
今年5月,张某明知曹某等人在舟曲非法采挖砂石,仍收购欲外运销售。案件移送后,舟曲县检察院组建联合办案组。因甘南州院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集中管辖,团队无法直接追究生态损害民事责任,便决定通过督促行政机关履职推进生态修复。张睿禹与刑事检察部门干警跋涉300公里、6个多小时前往看守所提讯。抵达后,他们不顾疲惫直奔讯问室,面对嫌疑人“运矿途中被抓属未遂”的狡辩,张睿禹摆法条、讲证据,消除其侥幸心理,最终推动嫌疑人被依法批捕。
随后,办案团队前往山林深处勘察案发地,裸露的岩石与深浅不一的坑塘触目惊心,周边百姓对采矿扰民、生态破坏的不满更坚定了他们守护生态的决心。考虑到放任生态恶化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团队迅速与行政机关磋商,通过检察建议督促其封堵矿洞、修复防护围栏。案件审结后,张睿禹以典型案件为切入点撰写经验材料,总结舟曲检察生态保护成果,凸显“检察蓝”守护“生态绿”的履职效应。
依法全面履职,擦亮天津检察“金色名片”
张睿禹深知援派干部代表天津检察形象,工作中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延续铁检严谨作风,开展案件质量评查,以文书质量为抓手探索全流程办案标准体系;撰写院文化品牌材料,传递新时代舟曲检察理念与成果;列席检委会,为重大疑难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审查、法律适用提供专业参考。
此外,他积极参与舟曲县检察院迎七一系列党建活动,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面对党旗宣誓,坚定初心使命;在院文艺汇演中担任主持人并参演朗诵、合唱节目,与当地干警共抒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当被问及在甘南苦不苦、想不想家时,张睿禹总是笑着说:“我想家,但我能让自己不去想‘想家’这件事。”支撑他的,有家庭的无条件支持、舟曲检察精神的激励,更有天津铁检院的组织关怀——初到新环境时同事的嘘寒问暖,工作遇“瓶颈”时各领域办案能手的“智囊”支持,让他始终充满动力。
援甘行程即将过半,张睿禹对“来甘为什么、在甘干什么、离甘留什么”已有清晰答案。他表示,“缺氧不缺信仰”的甘南精神已融入血液,接下来将继续做好“津甘桥梁枢纽”、当好“业务工作参谋”、画好“舟曲检察蓝图”,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奋力谱写新时代法律监督“履职答卷”,书写天津铁检人的检察荣光。
责任编辑:孟茜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