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甘路上 津检日记】姚玉敏:带着初心赴陇原

发布时间:2025-09-22 10:22:38     来源:法治甘肃网

根据天津市人民检察院2025年援助工作安排,宝坻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干警姚玉敏主动申请,克服困难,前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人民检察院开展为期6个月的援助工作,以下为姚玉敏分享的工作日记。

2025年5月28日,星期二

“尕姚,今天上午咱们有重要任务,一早就出发。”碌曲县院的马振大哥发短信跟我说。

原来今天是全县的志愿服务日,因为碌曲县属于全域无垃圾示范区,旅游业属于碌曲县的重要产业,所以对于环境卫生保护的自觉性深入在每个碌曲县人的骨子里。

碌曲县检察院负责的区域是县城的外环路,这里车辆较多,且大部分都是工程车辆,任务较重,但是大家都很认真、积极,经过一上午努力,同事们“灰头土脸”的完成任务。回来的路上同事跟我说咱们碌曲县一直很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这种志愿活动是常态化进行的。

今天的志愿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碌曲县人民对环境的热爱和守护,这份坚持和执着值得我学习。我跟着大家一起,把志愿服务的热情延续下去,用点滴行动守护好这片干净整洁的土地,让碌曲的每一寸风景都始终清亮动人。

2025年6月9日,星期一

今天,按照工作部署和安排,我参加了白某某交通肇事案庭评议活动,庭审中出庭公诉人准备充分、应对从容,围绕指控的犯罪事实,紧扣要点进行举证质证,从法理情等多角度发表公诉意见,用语规范准确、详略得当,并当庭对被告人进行法庭教育,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认罚,取得了较好的庭审效果。

庭审后大家对庭审过程进行了评议,大家从庭审程序、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评审最后,乔拉目检察长强调,庭审评议的意义是通过对庭审过程的细致复盘,及时发现公诉环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庭审经验。这不仅是提升公诉人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确保案件质量、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不同地区司法实践的差异,同时,深刻认识到贯彻“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不仅是一句工作要求,更是司法工作的核心追求。每一个案件都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庭审评议活动为契机,积极学习借鉴不同地区的先进司法实践经验,始终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严格把控案件办理的每一个环节,注重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和专业能力,努力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要求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5年6月16日,星期一

近段时间,我参与办理一起故意毁坏财物案件。今天,协助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这个案件刚刚受理的时候,碌曲县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就告诉我,这个案件批捕阶段是去年天津检察机关参与交流的同志协助办理的,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最后建议存疑不捕,没想到,今年公安机关补充证据移送审查起诉恰好又是天津来交流的同志继续协助办理。

在审查案件过程中,我发现案件相当复杂,刑民交叉,且双方矛盾尖锐,都不愿让步。在协助审查期间,我认为这类合伙纠纷案件“解气”更要“解结”,在协助案件审查中,通过仔细阅读卷中材料,找到案件定性的关键证据,在协助讯问的过程中注重矛盾化解工作,努力做到案结事了。目前,这个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两地同仁接力办理同一案件,既体现了司法理念的传承,也彰显了协作机制在破解复杂案件中的实效。同时,这类刑民交叉的纠纷案件也让我明白,司法办案不仅要守住法律底线,更要怀揣为民初心。未来,我会继续以严谨态度对待每一起案件,在法理与情理的平衡中践行司法为民,让公平正义真正扎根于群众心中。

2025年6月26日,星期四

今天,我参加了碌曲县举办的关于王万青同志的事迹报告会,会上,5位宣讲同志以生动质朴的语言、真诚深切的情感,作了一场精彩动人、催人奋进的报告,生动诠释了“草原曼巴”王万青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和勇毅前行的担当精神。

这场报告会让我深切体会到,王万青留下的不仅是精湛医术,更是“把他乡当故乡”的赤诚情怀。我愈发明白,无论行医还是办案,唯有将心深深扎进当地的水土里,才能生长出真正扎根群众的成果。王万青同志用一生践行了“扎根”二字,这份扎根不是被动的停留,而是主动的融入——融入当地的生活,理解群众的疾苦,把他乡的需求当成自己的使命。往后的日子里,我定要如王万青一般,让脚步坚定地踏在碌曲的土地上,在办案中多问问群众的难处,在普法时多想想当地的习俗,在化解矛盾时多体谅百姓的牵绊,用公正的司法守护群众的安宁。

2

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

这周又是充实的一周。按照碌曲县检察院党组的工作部署和安排,近段时间需要联系帮扶村、走访困难群众,我跟随工作人员前往了碌曲县的西仓镇、拉仁关乡等多个帮扶村进行走访。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前往拉仁关乡玛日行政村走访的经历。

玛日村距离碌曲县城有80多公里,前去的路上车轮碾过蜿蜒的山路,像在绿色绸缎上绣出银线,美得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到了目的地后,给困难群众递上米、面、油时,帮助牧民清理了草场的垃圾,为保护草场生态出了一份力。在玛日村,我出现了头晕恶心、呼吸急促等严重的高原反应。高反带来的身体不适,更让我体会到群众在高原上世代生活的坚韧,也让我对帮扶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帮扶从来不是简单的物资输送,而是要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读懂他们的需求。未来,我会把这份感悟融入工作中,多走乡间路、多听群众言,用更实在的行动回应这份信任。哪怕是帮着多清一片草场、多送一份温暖,也要让这份跨越山海的关怀扎根在碌曲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孟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