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赋能基层高效治理

发布时间:2025-08-01 15:21:43     来源:法治甘肃网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赋能基层高效治理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丁荷花

  近年来,临夏县坚持把综治中心作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来抓,立足“重要平台”和“重要载体”两大功能定位,围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项职能任务,建体系、活中枢、强阵地、安基层,为平安临夏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县乡村三级联动建体系

  临夏县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综治中心建设全过程。

  健全统筹有力的“指挥体系”。县委县政府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的底板工程,积极谋划推动,州级包县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政法委联合组织部等4部委印发了《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中央和省上相关制度出台后,逐条对标落实,在场所、人员、经费上全面保障,推动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

  构建落细落小的“执行体系”。各乡镇依托主动创稳平安建设信访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定期会商、线索互通、联合处置打破条块分割,形成精准对接县级指令、高效联动村级落实的“执行闭环”,确保县级部署落地见效。

  完善群众身边的“服务体系”。建立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统筹民调主任、网格员、民辅警、社长等力量,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平安巡逻、政策宣传等工作,向上反馈基层治理动态,向下延伸服务触角,实现三级体系的末端闭环。

权财物三元保障活中枢

  县级综治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中枢。

  2025年6月上旬,何某海等24名农民工来到临夏县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反映陕西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35万元一事。综治中心受理窗口人员第一时间受理了该纠纷,立即启动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整合法院、公安、人社及专业调解员等力量,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多次组织双方沟通协商,从法律法规讲解到情绪疏导,工作人员以专业和耐心逐步化解双方矛盾。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并现场履行,至此这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临夏县在队伍建设工作中赋权拓能,推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人社等6个部门常驻,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14个部门轮驻,常驻人员25名,形成综治中心全面协调管理的工作团队,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研判预警、协调调度、督办落实,保障中枢活、灵、强。为确保保障供给,临夏县先后投入资金734万元,用于县乡村综治中心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县级政法各单位从办公经费中列支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有力保障了综治中心阵地建设和实战运行。同时,创新推行县级综治中心和政务中心融合共建,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3大功能区、4个服务窗口、7个调解室、7大功能室,建设速裁法庭、劳动人事仲裁庭和公证处,优化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法律援助、司法公正等功能,确保中枢阵地高效运转。

统整联三措并举强阵地

  乡镇综治中心是直面群众需求、化解基层矛盾、落实治理措施的前沿阵地。

  2025年4月26日,临夏县土桥镇村民李某某来到土桥镇综治中心,因与邻居侯某某一处耕地边界问题产生了长期争执,请求综治中心予以解决。土桥综治中心迅速行动,统筹各方力量,组织自然资源所、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队及村委会组建联合调解组赶赴现场,耐心细致地做双方思想工作,逐步引导当事人回归理性协商。同时,由农经站技术人员使用卫星测量仪进行三点一线定桩定界测量,精确划分了两家的地界。最终双方当事人自愿签订调解协议,并在共同认可的边界上重新钉立界桩,至此,这起长达8年的地界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临夏县整合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基层法庭、综合行政执法队等“两中心三所一庭一队”力量,形成“攥指成拳”的治理合力。按照方便群众、立足实际的原则,综治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分区设置,设立信访综治窗口,实现一站接待,一体化办理;将司法所、派出所等功能室共享共用,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功能最大化。为了案结事了,联动化解纠纷,推行联席会议“商定”、文件要求“确定”、首问责任“指定”、中心派单“认定”的“四定”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及时化解处置,确保群众各类事项有人管、有人办。

人事情三类齐抓安基层

  村社两级是联系群众、保障权益、响应诉求、推动治理的神经末梢。

  2025年4月28日,临夏县尹集镇新兴村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王某因行动能力受限,社保卡更新办理存在一定的困难。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后,网格员立即上报村委会,村委会积极履行服务职能,主动联系银行工作人员携带移动设备,专程前往老人家中提供上门办理,村委工作人员全程协助,最终顺利为王某更新办理社保卡。

  临夏县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构建全域覆盖的人员管理网络,落实“日常走访+定期研判”机制,精准掌握风险等级,对苗头性问题早介入、早疏导,从源头减少风险变量。聚焦矛盾调解、便民服务、诉求响应三大领域,全方位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行“七个办”工作法,对群众诉求快受理、快研判、快处置,简单事当场办、复杂事联动办、疑难事攻坚办,高效解决群众诉求,今年以来共解决群众各类诉求5.3万件。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员、村社长等基层力量全量收集民情信息,一般信息及时录入“七彩先锋”平台,情报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各类风险隐患及时掌握,收录各类信息2.1万条,实现“一线稳则全局安”。

点线面三向协同见成效

  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促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全域覆盖的治理格局,为基层治理筑牢了坚实根基。

  重大案事件全面下降。常态化开展“亥时守护行动”,紧盯重点时段,对农贸市场、旅游景区、广场公园等重点场所落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严厉打击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消除治安风险隐患。上半年全县刑事治安案件显著下降,牢牢守住了不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底线。

  矛盾纠纷全量化解。深入推行“五元五字”矛盾纠纷化解法,用活用好预防、排查、化解、回访、研判“五步工作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511件,化解率95.88%;信访案件156件,下降24.37%;法院民商事案件立案2023件,下降8.29%,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不断增强。

  社会大局全域稳定。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带动了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城乡社区井然有序、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日常琐事、民生难题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处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马晓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