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成长路
——舟曲县检察院多举措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注入司法力量
近年来,舟曲县人民检察院的多名员额检察官每逢开学之际总会化身“法治副校长”,组成“岗拉梅朵”未检团队,深入在县域内各学校,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以常态化普法为抓手,通过法治讲座、情景模拟、基地参观等互动形式,舟曲县检察院以常态化普法为抓手,用一系列创新举措,全方位强化校园法治防线,编织起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网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注入司法力量。
科技赋能 小程序筑防护网
在舟曲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法治课堂上,未检干警围绕“守护青春,远离犯罪”主题,结合典型案例和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详细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干警们不仅向师生普及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成因及预防措施,还重点介绍了舟曲县检察院新上线的“强制报告制度”微信小程序。
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2024年,舟曲县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明知受害者为未成年人,仍组织其进行违法活动,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此,舟曲县检察院委托第三方研发了甘南州首个“强制报告系统”小程序,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辟了新路径,旨在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成为守护未成年人的一道坚实屏障。
以案说法 检察长讲授法治课
作为舟曲县第一中学的法治副校长,舟曲县检察院检察长王爱民以司法机关办理的校园欺凌案件为切入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走进学校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校园欺凌的概念、危害及法律后果。
宣讲过程中,王爱民采取“法条解读+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的模式,生动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告诫学生要时刻保持警惕,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沉浸体验“零距离”感受司法威严
为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司法程序,舟曲县检察院联合县法院、县司法局,组织舟曲一中和舟曲职业中学的学生开展了“沉浸式模拟法庭”实践活动。学生们身着制服,化身“小法官”“小检察官”“小律师”,完整模拟了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当庭宣判等环节。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零距离”感受了司法威严,深刻理解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每次模拟法庭结束后,未检干警都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理性行事,避免以暴制暴,争做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舟曲县检察院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已成为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未检干警带领学生们参观基地的各个板块,详细讲解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助答题机学习法律知识,还能够参与丰富多彩的VR体验游戏,以“近距离”“沉浸式”的方式了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如何保护自己和预防犯罪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法治意识。
双语普法 切实担起家庭教育主责
在办理李某某盗窃案件时,未检干警发现,李某某的犯罪行为与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为此,未检干警深入偏远农村,组织留守儿童家长召开了一场专题家庭教育指导会,开展家庭教育普法宣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未检干警采用藏汉双语的讲解方式,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讲解热点案例,引导监护人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找到教育中的症结,调整教育方式,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舟曲县检察院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法治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筑牢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防线。今后,舟曲县检察院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利用法治副校长履职、检校联动普法等方式,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为平台,推动“六大保护”相互融合、协同发力,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李红青)
责任编辑:马晓珍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