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渭法院聚焦企业司法需求,主动担当作为,创新构建“分调裁审”一体化纠纷解决机制,打造出“先行调解—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高效解纷模式,以法治力量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前端发力 筑牢纠纷化解“首道防线”
通渭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找准自身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的定位,积极助力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涉企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在联动调解机制建设上,该院构建起“法院+综治中心”的协同模式。10名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被特邀进驻县综治中心和人民法庭,通过“法官+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员”“法庭+人民调解员”等多种组合,深度参与民商事合同、劳动争议等专业领域纠纷的先行调解工作。约40%的民商事案件在诉讼前端分流化解,切实为涉诉企业和合同当事人节省了诉讼成本。同时,健全完善“线上+线下”双轨调解模式。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广泛应用于涉企纠纷化解,涉诉企业借助视频见面、线上调解、网络送达等方式,可全流程在线参与纠纷解决,极大地避免了来回奔波之苦。
效率优先,打造纠纷化解“快车道”
为让涉诉企业参与诉讼更便捷高效,通渭法院通过精准识别分流,全力推动简单案件快速办理。 通渭法院制定《繁简分流实施细则》,精准甄别案件,为简案快审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比例高达23%,平均审理周期压缩至17.06天,最短仅用时1天,真正实现了简案快审。此外,通渭法院组建“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新型审判团队,采用“门诊式”庭审方式,并推行要素式裁判文书模板。一系列举措使得简案平均审理周期从原来的41天大幅压缩至27.87天,简案要素式文书制作率达到90%以上,调解撤诉率达70%以上,显著提升了涉企纠纷化解效率。
公正为本,锻造司法裁判“精品工程”
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通渭法院始终将公正司法放在首位,对疑难复杂的涉企案件进行精细化审理。
针对法律关系复杂、矛盾交织的疑难复杂涉企案件,通渭法院成立由资深法官组成的繁案审判团队,集中优势司法资源,深入剖析案情,规范证据审查、法律适用等关键环节,致力于打造示范性判决样本和司法裁判“精品工程”。
为确保裁判公正,通渭法院健全审判监督机制,制定《类案强制检索报告制度》《院庭长阅核裁判文书办法》等,推行类案检索、专业法官会议例会、院庭长阅核、审限跟踪管理等一系列机制,全方位构建审判权运行监督体系。2024年,通渭法院共召开专业法官会议24次,审理复杂疑难案件157件,繁案发改率同比下降12%,审判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通渭法院以司法作风建设为抓手,全面规范庭审程序和要求,积极打造优质庭审。其中,一场庭审荣获第七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一等奖,成为甘肃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庭审;另有两场庭审分获2024年度全省法院优秀庭审一、二等奖。
制度护航,构建长效运行“制度矩阵”
通渭法院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构建起制度化管人管事管案的责任体系。通过先后制定出台《专业法官会议工作规程》《“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办法》《治理程序空转推进纠纷实质性化解审判执行指引》等10项制度文件,细化案件分流、调解衔接、审限管理、审判监督、案件研判等流程标准,以精细化审判管理监督提升办案质效。
健全绩效考评激励机制,通渭法院将繁简分流率、调解撤诉率、执行到位率、审限情况等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提示函”“督办函”制度,对落实指标不力的部门和团队及时提醒约谈督办。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问责相结合,激发全院干警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审判执行质效指标全面优化。2025年,各项指标均进入或优于合理区间,审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为公正高效司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杨艳娥)
责任编辑:孟茜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