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警官,谢谢你们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几个月来,这个事情让我焦头烂额,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处理好了。”近日,东江镇某建筑公司法人李某专程来到武都区公安局东江派出所表达感谢。
原来,东江派出所社区民警徐玉平在对辖区企业开展走访时得知,该企业法人李某替他人担保了贷款,但借款人没有按时还款,导致该企业存在被执行风险,极有可能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为尽快帮该企业走出困境,东江派出所立即启动“警调对接”机制,第一时间上报同级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牵头,联合法院、派出所、司法所、网格员等成立联合调解小组,通过耐心讲法律、讲道理,最终借款人主动到银行签订了还款协议,按时还清了贷款。
近年来,武都区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针对涉企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存在的部门协同不足、处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以“警调对接”为发力点,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为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警调对接”工作机制开展以来,武都区公安局建立健全公安派出所与综治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实时共享企业集中区域治安信息,通过“用工异常”“密集投诉”等指标智能识别风险,推动涉企矛盾纠纷“未诉先办”,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2024年,提前预警涉企矛盾隐患13起,97%化解于萌芽状态。同时,按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在区综治中心设立“警调中心”,与法院、司法、信访等部门融合办公,建立“企业诉求——中心派单——部门联办——限期反馈”闭环流程,实现涉企矛盾纠纷“一窗受理、联动处置”。
“我们与人社、信访、法院等部门也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梳理筛查涉企投诉、诉讼案件信息,为我们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排查化解提供依据。”武都区公安局“警调中心”负责人秦红伟介绍说。
对于摸排到的矛盾纠纷线索,“警调中心”采取“红黄蓝”三色分级管理:对可能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标注为红色代表高风险,及时推送综治部门后,由综治部门牵头,多部门24小时联动处置;对合同纠纷、工伤赔偿等涉及多部门、法律关系复杂、调解难度较大的,标注为黄色代表中风险,由综治办协调成立联合化解小组,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对一般性工资拖欠、简单的劳动争议等情节较轻、争议较小的矛盾纠纷,标注为蓝色代表低风险,推送综治部门后,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社(街道)等就地调处。
2024年以来,“警调中心”共化解涉企矛盾纠纷45起,化解率达96%。(郭文静)
责任编辑:赵彦亮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