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但牧区因越界放牧等致群体性草山纠纷事(案)件多发,影响群众生活与社会稳定。此类事(案)件成因复杂且治理困难,亟待探索建立依法处置新机制。
一、牧区草山纠纷事(案)件特征分析
近年发生的牧区草山纠纷事(案)件具有明显特征。其一,矛盾爆发先兆明显。通常一方越界放牧、挖虫草或在公共放牧区赛马,另一方实施驱赶、扣押牛羊等行为,进而双方群众聚集对峙,一般有一两天发酵过程。其二,矛盾激化挑唆明显。虽然群众遭遇侵权后常请村落头人用村规民约维权,但挑事者借机钻空,激化矛盾甚至导致暴力冲突。其三,矛盾调解处置困难。调解中,挑唆指使者以维护传统和集体利益为幌子,曲解协议内容、阻碍调解、向当事人施压,加大调解难度。此类事(案)件具有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特性。司法实践中,刑事查处多为行为过激者,而幕后鼓动挑事者因无直接犯罪行为或表现不明显,取证困难,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难以实现。
二、牧区草山纠纷事(案)件综合治理依法处置机制建议
为妥善解决牧区草山纠纷事(案)件,可探索建立以下综合治理依法处置机制。
(一)溯源治理,区域协作,联防联控。平安与稳定是人民群众的朴素愿望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应树立“常态创稳”“主动创稳”思维,以法治推进纠纷调处,维护边界线稳定性与约束力。一是加强跟踪督办,组建由综治中心牵头,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办、民政局等单位组成的矛盾化解联防联控小组,针对现有草山矛盾纠纷事(案)件梳理风险隐患点,排查建档,研究对策,制定方案,立体施策。二是强化释法说理,信访部门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规范信访程序,引导当事人合法合规信访,深入了解问题根源,分析利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正人。三是深化跨区域协作,建立毗邻村级、乡镇、县级、省级之间草山越界联合处置长效机制,形成保护合力,共同研判问题,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尽早发现、尽早介入、尽早解决。要防患于未然,发现事(案)件苗头及时介入调处,避免错过“窗口期”导致严重后果。此类事(案)件具有提前介入预防的可行性,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边界争议的摸排预防化解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基层司法所、派出所、乡镇综治中心、包村干部等,深化拓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做到“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健全完善矛盾问题常态排查、精准化解制度机制,广泛搜集社情民意,获取预警信息,开展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和评估,提前干预不稳定情况。
(三)加强普法,规范行为,推动守法。针对事(案)件中违法违规驱赶、扣押牲畜等陋习,加强法治宣讲,普及法律知识,阐释法规政策,做到法治宣传全覆盖。坚持多元共治,树立“群防群治创稳”思维,规范村规民约,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形成依法依规维护切身利益的法治环境,推动全民守法。
民生利益无小事。应建立草山越界纠纷联合处置机制,村、乡、县无法处置时逐级启动,推动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提质增效,实现草山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牧区和谐稳定发展。
三、从严从快依法处置草山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
在牧区,草山纠纷引发刑事案件后,政法机关更要高度重视,从严从快依法处置,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一)提高思想认识,发挥政法机关积极作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途径。执法办案本身就肩负着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安全、促进发展、守护民生、保障善治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基本职责。在处理草山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时,政法机关要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增强执法司法权威。通过妥善化解处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发挥法治智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效管控风险,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统一思想认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草山矛盾纠纷虽可进行民事调解处置,但绝不能漠视法律法规无序无度调解。政法机关要全力保障法律法规的统一正确实施,在一些草山纠纷发展成刑事案件后,若反复调解而使幕后挑唆指使者逍遥法外,这不符合刑法基本原则。因此,政法部门应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沟通,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村规民约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稳妥处置案件,确保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使纠纷处理全面走上法治化轨道。
(三)形成政法合力,高质效办理草山纠纷案件。在处理草山纠纷案件中,应深入研判其持续发生、数量增长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高压震慑,依法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对轻微犯罪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选用认罪认罚从宽等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实体上,准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精准作出判决;程序上,分析案情精准适用强制措施,提高办案效率。要坚持惩治与预防结合,完善行刑衔接,多方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办理刑事案件时,对犯罪嫌疑人及始作俑者快速侦查、依法处置,严格标准增强时效、精准打击。对鼓动挑唆者分级干预处罚或警示,建立长效管理及预防机制,遏制草山纠纷影响。
总之,草山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须从严从快依法处置,政法机关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以高质效办案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为牧区和谐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作者系夏河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责任编辑:赵彦亮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