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刘泰延 鲁恒亮
宕昌县人民法院哈达铺法庭的“一二八四”调解法是一种创新性纠纷解决机制,该方法在2024年1月至8月期间成功调解218件诉前案件,调解成功率为82%,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
一个指导思想
“一个指导思想”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强调在调解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哈达铺法庭调解实践中,这一指导思想不仅指引着调解工作方向,还渗透到了调解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调解工作始终,为调解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确保了调解工作的公正性、有效性。
两种调解模式
线上调解模式+线下调解模式。线上调解模式依托陇南云上共享法庭APP,打破了传统调解中时间和空间限制,当事人通过网上提交调解申请、自主选择调解员、参与线上调 解、电子签名、在线制作调解协议等,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参与调解。线下调解模式通过“一案一卡一登记”程序,全面准确理顺案件信息。网格员调解后,将调解结果及时反馈法庭。调解员、法官分析研判后,寻找最合适的调解切入点和方式。
八种调解方法
哈达铺法庭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八种调解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构成调解法的核心。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为当事人提供了最优的纠纷解决路径。
中立取得信任法。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保持绝对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以此获取双方当事人信任,确保当事人敞开心扉、真诚表达诉求;主动引导法。调解员主动介入调解过程,通过合理引导和积极干预打破僵局,引导双方当事人逐步达成共识,有效促进纠纷的解决;责任适度评说法。调解员在明确是非责任的基础上,结合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适度灵活地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公正、合理的评说,从而缓解双方对立情绪,更容易达成和解;营造氛围法。调解员灵活营造适宜的调解氛围,采取不同的调解策略,缓解紧张气氛,使双方当事人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表达意见,促进成功调解;情义融化法。调解员通过情感共鸣和融化,唤起双方的感情和友谊,往往能够迅速化解矛盾,实现双方和解;利益平衡法。调解员深入分析寻找双方当事人利益平衡点,引导做出适当让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促进纠纷和谐解决;多方协调法。调解员利用乡贤资源及其亲缘、人缘、地缘优势,邀请多方力量,形成调解合力,增加调解的顺畅性和成功率;成功案例引入法。调解员向双方当事人介绍以往成功调解的案例,引导双方从中汲取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四个调解步骤
调解工作流程严密,具体分为四步,即,案件登记与调查核实。案件登记,记录案件基本信息。调查核实,明确纠纷性质、双方诉求;分析研判与方案拟定。分析研判,评估案件调解难度、可能存在的争议焦点及双方的心理预期。拟定方案,明确调解目的、方式和方法;开展调解工作。在调解过程中,注重情绪控制与心理疏导,同时做好法律解释与协调沟通,引导双方依法表达诉求、理性协商,力促双方达成共识;司法保障与回访。调解后,法庭会回访了解协议的实际履行情况,征求反馈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提高调解工作的重要依据。
自“一二八四”调解法开展以来,哈达铺法庭最大限度地把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平安宕昌、法治宕昌建设积极贡献法庭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马晓珍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