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合作市看守所建所以来,随着全州监管形势发展及刑事诉讼服务保障所需,先后经历了四次建所搬迁。在一代代监管工作人员辛勤付出和努力下,实现了“监管安全无事故、民警队伍无违纪”的“双安全”和在押人员从收押到执行刑罚过程的“零过错”的监管成效。
合作市看守所新所运行以来,不断深化法治化、智慧化、精细化、标准化监管工作,特别是智慧监管系统的运行,彻底改变了以前 “跑断腿”到“一键遥控”的工作局面,有力提升了现代化监管、文明规范监管水平,推动了合作监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队伍管理 确保忠诚担当
历届所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集体政治学习常态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的监所队伍。“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三抓三促”行动、主动创稳行动、“铸忠诚警魂”活动深入推进,以整风的精神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以刮骨疗伤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决纠正不正之风,不断筑牢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高度自觉,确保了监所队伍忠诚、干净、担当,打造出了一支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监所队伍。
抓规范促养成 创监管新模式
全体监所民辅警牢固树立“监所安全重于泰山”“隐患就是事故”意识,时刻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着力形成精细化、智能化和规范化有机结合的现代监管新模式。科学运行勤务模式。通过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实现监所工作专业化,落实民警面对面管理在押人员,建立沟通和协调配合机制,有力提升了监所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确保了一些涉及重点复杂案件嫌疑人羁押任务“零差错”完成。聚焦监管安全,坚持问题导向,严密外防内控、畅通两警协作,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实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稳中求进。同时,不断强化专业医疗保障,保障在押人员生命健康权益。近年来,随着监所专业医疗保障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押人员出所就医量相较以前明显下降,实现了“小病不出所、大病不延误、急病能救治”的目标。
推进智慧赋能 夯实监管基础
该所以智慧监管系统为支撑,通过明晰岗位权责、建立长效考评机制、细化管理制度等方式,严把入所、出所关,严格落实巡视巡诊、安全大检查等制度,制定了每日监室日志、集体教育计划等工作台账,建立管教民警包监室管理责任制。在押人员的一切活动,包括睡觉铺位、值日安排、学习等必须由管教民警组织安排,同时配备协管民警,保证在押人员不脱管,实现了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控、处处有人抓,从根本上杜绝了外来违禁品,保障了诉讼安全、清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监所安全。
多举措重构心理 矫正人性曲线
用爱心开展“普惠式”会诊。综合运用观察表情面色、收集言行举止、测评人格特点等手段,通过划定一般心理、严重心理、心理障碍三种心理情况,已经对310多名被羁押重刑犯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分类,实施分类管理,确保了监所安全。用耐心开展“比心式”疏导。2021年8月入所的杨某某因担心自身案件影响到孩子,又放心不下因离异无人照看的小儿子,态度消极,情绪低迷。管教民警掌握情况后,及时汇报所领导,第一时间联系其居住地民政部门,对杨某某无人照看的孩子进行妥善救助。在管教民警的谈话和心理疏导下,杨某某深受感动,在监室里带头遵守监规,服从管理。
下一步,合作市看守所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勇于担当、锐意进取,以信息化应用为引领,以打造“智慧监所”为载体,以保障监所安全为底线,用职业信仰守护“法律之门”,确保监所绝对安全。
责任编辑:赵彦亮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