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聚焦重点任务,创新思路举措,健全体制机制,信访总量持续下降。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命名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2021年创建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畅通信访渠道
全力打造“阳光信访”
张家川县在县信访局建立了信访接待服务大厅,在全县15个乡镇组建了信访办,在县直各部门均设置了信访室,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信访接待网络。同时,全县乡镇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第一召集人,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处理发生在本地区的重要信访问题。
推行民生热线、视频接访、绿色邮政、信访代理等做法,引导群众以书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表达信访诉求,有效畅通和拓宽了信访群众的诉求渠道。坚持把信访工作同“互联网+”相结合,构建了开放、透明、为民的“阳光信访”工作机制。全县15个乡镇和32个责任单位全部建立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构建了纵向连接省、市、县、乡,横向延伸至县直各单位的网上信访体系,形成信访事项“网上受理、网上运行、网下办理、网上回复”的工作机制。
认真践行“浦江经验”,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工作方法,领导带头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县党政主要领导以约访形式接待重点信访人,每月至少1天;县四大组织领导实行全员接访,每天安排1名县级领导在信访接待大厅定点接访群众,批阅来信和网上投诉。2023年,党政主要领导接访24人次,其他县级领导联合坐班接访57批349人次。
大力推动“信访吹哨、部门报到”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纪委监委、公安、检察院、法院、信访、司法等职能部门作用,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联动快速处置机制。探索引入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和社会爱心人士、律师等联合接访机制,积极开展政策解惑、法律解盲、各界人士解劝、一站式解决“四解”活动,共化解信访矛盾55件,提供法律咨询178件。
健全信访机制
全力打造“责任信访”
结合《信访工作条例》,制定出台了《张家川县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7项制度,信访工作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始终把定责、履责、考责、问责贯穿于信访工作全过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不断强化信访部门协调督办职责,压实相关单位解决问题的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主动抓,切实把信访工作责任落到了实处。对初信初访办理,规范工作流程,强化首问、首接、首办责任,靠实基层责任,推动各级各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要求办理信访案件,使信访事项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妥善处理,初信初访办结率都在95%以上。
坚持严格的责任“倒查”制度,并实行严格的通报批评、一票否决、降职免职等问责措施。近年来,共严肃追究7个责任单位、11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其中通报批评12人,调离工作单位1人。健全信访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表彰奖励、干部提拔、选拔考试中信访结果的运用,累计审查入党积极分子资格800余人次、村干部1750人次,预表彰干部涉访意见征询1300余人次,拟提拔干部涉访意见征询196人。
坚持源头治理
全力打造“法治信访”
坚持以《信访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扎实开展宣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依法信访观念。
深入开展“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活动,加强对社情民意新动向、新特点和社会风险的分析研判,提早介入预防,从源头上减少信访增量。坚持把源头和基层作为信访工作的着力点,引导村(社区)充分运用伦理道德、公序良俗调节关系、梳理纠纷、化解矛盾,组织老干部、老党员、乡贤等运用教育劝解、协商疏导等方式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切实将各类矛盾风险隐患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采取访调对接等方法,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原则,2023年度共调处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纠纷46件。
坚持把信访积案化解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内容,紧盯“骨头案”“钉子案”,逐案分析,因案施策,确定包案领导,明确时限要求,确保案结事了。特别是对一些时间跨度大且无政策依据的历史遗留问题,严格按照“三个敢于”“五到五解”等要求,有效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的信访积案。国家和省信访局三次共交办张家川县信访积案29件,已化解29件,化解率为100%。(毛振武)
责任编辑:王昱璇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