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静宁县以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强力引擎,在构建地方法治政府格局和基层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上全面统筹、整体谋划,在协同善治上精心布局、守正创新,持续深化法治县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大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让新发展理念在法治土壤上“生根发芽”,基层法治建设走深走实、趋稳向好。
依法治县整体布局,行政复议改革“一点破冰”
2022年9月,审定的《静宁县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复议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完善行政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设置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股,划转行政编制5名,吸纳4名优秀法律专业大学生参与公益性岗位,整合政府各部门行政复议职责统一集中到本级政府,有效解决了行政复议改革前普遍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管辖权限不清晰,工作机制不健全,人员队伍不专业等问题,为有效化解复议案件大量增加,权利主体日益多元,案情日趋复杂,化解难度日益增大的行政争议主渠道打通了瓶颈。
2022年12月,静宁县司法局专门制定《静宁县行政复议服务指南》,从行政复议的概念范围、申请期限、办理依据、基本流程、提交材料、办理期限、收费标准、救济渠道等8个方面详细告知,进一步明确了行政相对人利用复议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
静宁县细化梳理依法治县、法治政府建设、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制定《静宁县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方案》,逐年分解、逐项落实法治建设重点任务,打造批量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规模化窗口,高标准建成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带动全县24乡镇和1个城市社区建成25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33个村、14个居委会建成34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行政复议改革的平稳着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全面建成,法治规划、纲要的落地落实,展现了地方党委政府增加公共法律服务有效供给、法治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
多部门联合作战,快速解决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
“小小一本证,牵动万家心”,从2021年8月份起,静宁县委县政府针对县城及周边已售城镇住宅“登记难”问题存量多,影响子女入学、房产交易等群众反映的“卡脖子”难题,严格遵照《甘肃省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工作方案》,以“证缴分离”“并行办理”为基础,针对欠缴土地出让价款、相关税费等历史遗留问题,确立“国家利益不受损,群众无过错”原则,简化办理程序完善“先行登记、并行完善、容缺办理”机制,指定静宁县自然资源局牵头住建、房管、税务、消防、信访、法院、司法行政多部门并联审批、协同作战、联合执法,深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厘清政府部门、开发建设主体和购房人责任,以小区为单位开展拉网式摸排,选取重点区域、重点小区解剖麻雀现场办公,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财产权利。多元力量共同参与为化解“登记难”注入更多法治力量,既让群众生活安心舒心,也确保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截至2023年3月中旬,静宁县共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补办出让合同123份,收缴土地出让金46.48万元,解决了全县城区范围内137幢6850套经济适用房、政策性住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以来,静宁县按照《甘肃省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的“从2023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交房即交证”要求,确定解决“登记难”问题专班,把登记窗口前移到楼盘交付现场,购房者无论按揭或全款,仅需结清税款、备齐资料,即可在收房时同步办理不动产登记,领取产权证书。目前,静宁县城及周边20个小区7135套“登记难”问题房屋全部办结不动产首次登记,登记率100%,办结转移登记6870套,登记率96.29%。
“点上出彩、线上拓展、全域成景”,法治文化涓滴惠民
创建文明乡村,既要铸魂,也要留根。2022年以来,静宁县司法局以“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作为“八五”普法的出发点,在提升城乡法治文化品位上狠下功夫,逐年拓展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相继建成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公园,利用全媒体手段“活化”百姓身边典型案例,号召群众自觉崇尚法治理念、传承法治思想,传播法治文化。
“这些简单的法律知识,有关于家事婚姻的、有关于果品买卖的,还有关于宅基地建修的……搭配上彩绘的谚语,村里村外的人都能看懂。”静宁县双岘镇双岘街道的逢集日,一位果农驻足观看布设一新的法治街景时如是说。在静宁县威戎、双岘、李店等12个苹果产业集中连片乡镇,一面面鲜活生动、通俗易懂的法治文化墙细致地刻画在村组广场、临街民宅的“粉底”墙面上,扮靓了村容村貌。法治文化墙采取“一墙一风景、一墙一特色”创建标准,采用漫画、顺口溜、民俗谚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合乡风文明建设深度宣传法律法规、惠民政策、道德风尚,一面面旧墙粉饰一新,彩绘成美观又会“说话”的文化墙,为共同抵制各种违法现象筑牢了精神防线。
县司法局整合党的建设、法的渊源、廉政文化、依法治国、社区矫正五大板块于2022年9月底建成480平方米的机关法治文化长廊,集中展示中国法治文化的脉络、传承、蜕变,让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法治精神、接受法治熏陶、提升法治素养。“五四”青年节前期,甘肃勇盛律师事务所静宁分所积极参与当地“归雁工程”从兰州等地引来“法治雁阵”,为来静返静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招商引资提供法律顾问,讲解《公司法》《合同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当好引领、凝聚、服务青年的桥梁纽带,组织21名青年律师积极参与“强国志·青春说”线上青联大讲堂,以扎实的学习成果为民营企业纾困解惑,把立足律所职能攻克法治难题作为砥砺青年律师新时代担当的试金石,以法治文化软实力助力县域经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八五”普法以来,静宁县在城市社区站院巷、崇文路社区创建2条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邀请资深律师、党校教师讲授《宪法》和弘扬民族团结进步有关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法治文化十余场次,推动树立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龚利芳 吴文健)
责任编辑:王昱璇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