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热线 ▏什么是隐私权?▏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是否侵犯邻里隐私?

发布时间:2022-08-27 20:35:39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什么是隐私权?

庆阳市高女士来电咨询:日常生活中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烦不胜烦,甚至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或满足自己的想法用私自安装针孔摄像头的方式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导致不少人受到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请问,什么是隐私权?隐私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本报记者连线李艳波律师解答:根据《民法典》之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隐私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对自己的隐私享有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的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对自己的隐私享有支配权,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即可。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都属于个人信息,也都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是否侵犯邻里隐私?

张掖市吕先生来电咨询: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居民在家中安装监控已成为常见的事情。为实时监测家中和周围更清楚的情况在自家门口安装可视门铃,就避免不了会拍到邻居家的部分画面。请问,这种情况是否会侵犯邻里隐私?

本报记者连线李艳波律师解答:根据《民法典》之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住宅具有私密性,是个人生活安宁的起点和基础。在自有空间内安装可视门铃,设备拍摄的范围会超出自有领域摄入邻居的住宅。如果可视门铃能通过人脸识别、后台操控双重模式启动拍摄,并可长期录制视频并存储,加之邻里之间长期近距离相处,能够辨认影像并以此获取住宅内的私密信息和行为,那么确实会让邻居的生活安宁受到侵扰。因此,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会侵犯邻居的隐私权。


泄露隐私对他人造成损害,侵权人该如何赔偿?

陇南市谭女士来电咨询:自从微信逐渐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后,微信里面的朋友圈功能,也得到了许多用户的喜爱。但是,用户在发布微信朋友圈的时候,如果带有别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照片、联系方式等信息,这就侵犯到了他人的隐私权。请问,这种情况下,可以请求侵权人如何赔偿?

本报记者连线李艳波律师解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我国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照片等个人信息具有一定的隐私性,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泄露。微信朋友圈作为一种个人在特定范围内提供信息发布、传播、交流和自由评论的平台,微信上的言论自由亦应当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之上。如果擅自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这种私密的特定信息,我们是可以寻求侵权人承担以上法律规定的赔偿责任的。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 记者 张瑞军 见习记者 李晓云 整理)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