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漳县法律援助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02-02 22:21:16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漳县法律援助工作纪实


近年来,漳县法律援助中心优化服务方式、强化部门协作、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服务质量,多措并举打造法律援助品牌,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 致好评。

整合资源,推进法律援助网格建设

积极完善法律援助实体平台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将一层临街办公用房改造为县级法律援助中心,占地面积226平方米,依托司法所建成了13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与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人武部、县信访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残联、县工会、县妇联部门协商沟通,建立了11个县直单位法律援助工作站,覆盖全县涉农、涉访行业部门。印制法律援助建议函50本,发放到各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由值班人员以便函的形式将矛盾纠纷导入法律援助中心,安排律师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创新机制,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方式

为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漳县法律援助中心做到“当场申请、当场受理、当场审查、当场指派”,为弱势群体提供了高效的法律服务。依托乡村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室,公示全县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采取“预约式”服务方式,实现了法律咨询更方便、找律师更容易、了解政策更快捷、申请法援更简单。为了方便群众,县法援中心积极与全县13个乡镇对接,印制法律援助经济审查证明,方便了受援群众,实实在在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部门联动,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

针对农民工追薪问题,与县劳动监察大队建立无缝对接工作机制,专门解决农民工“追薪难”问题。劳动仲裁程序启动后,值班律师第一时间主动介入,参与法律咨询和调解,达不成调解协议的提供法律援助,走诉讼程序,为农民工提供最大限度的法律服务。在处理群体性案件中,县法援中心积极与信访、人社等部门联动,第一时间指派律师介入服务,积极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与县综治中心对接,共享法律服务资源,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与法院对接,积极推动刑事辩护全覆盖,最大程度维护刑事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与检察院对接,积极推进刑事认罪认罚从宽案件法律援助工作;完善庭审评议制度,对法律援助案件中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邀请执业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参与庭审评议,将评议结果作为考核法律援助承办人员的重要依据。

拓宽渠道,加快法律服务人才培养

主动为律师做好服务,将律师队伍培养、律师执业服务作为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做好法律服务作为提升司法行政工作影响力和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引进县内法律专业人才,把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吸收到甘肃贵清律师事务所实习就业,执业律师从3名增长到15名。进一步深化公证改革,县委深改组通过了《漳县公证处改革方案》,县政府常务会通过了《漳县公证处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公证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收入分配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落实人财物自主管理权,制定了《漳县公证处人员及财务管理细则》,加大公证员队伍培养力度,广泛拓展公证业务领域,公证从业人员从1名增长到5名,为下一步公证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加强管理,规范法律援助经费使用

严格按照《甘肃省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将法律援助人员的办案补贴与办案质量相挂钩,明确了不予发放办案补贴的情形,以确保受援人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足额发放法律援助补贴及值班律师补贴经费,调动法律援助工作者、律师的积极性,加强对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经费使用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专款专用。

深入基层,做实法律援助宣传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维权意识,漳县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以“法援惠民生”为主题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深入乡镇农村企业为群众详细讲解法律援助的受理范围、援助对象和申请程序,现场进行法律咨询解答,宣讲法律援助知识,有效提高了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晓率。组织律师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援助条例》作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法治讲座必讲内容。引导群众有矛盾纠纷时,不去党委政府上访,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帮助,或法律咨询,或法律援助,或律师代理,全县上访案件大幅下降,有效减少了信访部门的压力,相应的法律援助案件大幅增长。2017年办理68件,2018年办理176件,2019年办理321件,2020年办理435件,依法维护了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以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成效。2020年,漳县法律援助中心参与调处各种矛盾纠纷150余起,解答法律援助咨询5800多人次,群众满意率100%,最大限度做到了“应援尽援”,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为漳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