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法院力量
——兰州法院干警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速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兰州市两级法院干警闻令而动,积极响应,第一时间通过小兰帮办对接所在社区,带头落实党员志愿服务“双报到”制度,就地转为下沉干部,化身“大白”“志愿红”“社区蓝”。蔚蓝的帐篷前有他们驻守的身影,安静的楼院里有他们奔波的脚步,忙碌的防疫点有他们沙哑的嗓音。
愿做璀璨星空中的一点光
从10月20日起,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张玲玲就与刘宝成、马晓燕、李泳霖等干警一同下沉社区,用“志愿红”守护群众的健康。
他们面对个别群众不理解防控政策硬要离开封闭管理区域时,耐心讲解政策,疏导群众情绪;他们提前摸排防控点各单元楼的群众信息,按单元楼组织居民核酸采样,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在遇到不会网上购物前来执勤点求助的老人时,他们帮助老人购买所需物品……
张玲玲所在的黄河沿社区宜静园卡口点,驻守人员少、值班时间长、经常需要值夜班,面对这些情况,她克服家庭困难,每天坚守在值班岗位上。在一次值夜班期间,有一位疑似视网膜脱落的学生来到卡口点求助,她核查完信息后,第一时间为她打开了绿色通道,联系医院安排救护车,使这名学生的病情及时得到了救治。
张玲玲说:“审监庭的同志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作为党员,我要努力做璀璨星空中的一点光,持续发光发热,让群众多一些便捷、少一些等待,多一点安全、少一点隐患,协助社区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工作任务。”
当好小区“服务员”“守门员”
在接到单位下沉社区通知后,兰州中院民三庭法官助理孙建峰积极响应,立即向自己所在的高新街道均家滩社区报到。根据社区和驻守工作队队长安排,孙建峰承担起在社区卡口值守、人员劝返和政策咨询等工作;积极当好小区的“服务员”,及时想方设法解决居民需求,将居民购买的蔬菜,药品送到居民家里。当得知小区核酸采样人手不够时,他主动请缨,协助医护人员完成核酸扫码登记录入信息工作。
“社区卡口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只有当好‘守门员’,守护好社区卡口,才能有效阻止疫情扩散传播,切实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孙建峰说道。
跟孙建峰一样,家住七里河区秀川街道营门滩社区的民三庭法官助理冯宗良,也加入了所在小区的抗疫小分队,承担起入户核酸采样信息录入,消毒消杀,为特殊人群发放抗原,清理封控楼垃圾,帮助居民采购生活物资,以及为住户代充水电气卡等工作。
“我们这个楼院共有230户545人,通过这段时间的驻守,我已经了解了大多数家庭情况,只要业主打电话,我都会积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困难。”冯宗良欣慰地说。
用心用情解决居民实际困难
近日,西固区法院已有60多名干警下沉社区,包抓西固合水北路、西固中路社区、玉门街社区中的6个“三不管”楼院,这些楼院没有物业,建筑老旧,居住的大部分是石化企业退休的老年人。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及时了解楼院居民状况,掌握老人、重病人等特殊人群现状,采取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及早与核酸采样点联系对接,开辟老年人绿色通道,缩短老年人等待时间;为每栋楼院建立微信群,在群里告知做核酸采样时间、运送物资时间,用心用情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
10月31日16时许,家住西固区西固城街道食品厂家属院的一名男子急忙找到小区门前的志愿者,称他的父亲在家中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需要紧急送医治疗。此时在小区门前值守的青年法警范小龙立马拨打120急救电话,几分钟后,救护车抵达小区门口。面对救护车无法开进小区的现状,范小龙和医护人员赶往男子家中将老人抬上了担架,一路小跑将老人送上了救护车。
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老人的病得到了及时救治。事后老人的家人万分感激。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