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 争分夺秒拯救生命
——我省消防救援队伍“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何明霞 通讯员 刘瑞瑞
坍塌的集贸市场满目疮痍,砖块瓦砾遍布,现场浓烟滚滚,张掖市甘州区消防救援大队无人机搜寻定位作业,发现集贸市场废墟下存在28个疑似埋压人员目标,省消防救援总队地震救援重型队、张掖消防地震救援轻型专业队队员立即采取切割破拆、支撑加固、绳索救助、顶撑移除等救援技术,争分夺秒营救出13名被埋压的群众……
这是5月11日上午,我省消防救援队伍在张掖参演“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的一个镜头。
此次演习模拟张掖市甘州区发生7.5级地震,震中位于甘州区新墩镇新墩村,嘉峪关、金昌、酒泉、武威等地震感强烈。震区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电力、供水、燃气、通信中断,山区出现滑坡、崩塌,西气东输管线甘州段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炸,兰新线中欧班列倾覆,西电东送工程受损,大量游客被困景区,部分村庄形成“孤岛”,一系列次生灾害接连发生……
队伍集结。(甘肃消防救援总队供图)
震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巍巍祁连山下,茫茫戈壁滩上,消防车依次排开,无人机腾空而起,直升机呼啸而来……省消防救援总队调集1533名消防救援人员、28只搜救犬,出动278辆消防车,携带1.3万余台套救援装备,在张掖主演习场和嘉峪关、金昌、酒泉、武威4个分演习场上,接受了23个演习科目的检验。
废墟埋压搜救:生命至上 抢抓“黄金72小时”
作为这次演习模拟的“震中”,甘州区滨河集贸市场成片坍塌,冷库制冷装置损毁导致液氨泄漏,建筑多处着火燃烧,大量人员埋压被困;一建筑施工工地局部倒塌,工人埋压被困;一小区公寓楼局部坍塌,居民被困遇险……
一名被困人员成功营救,消防救援人员迅速进行人员转送。(甘肃消防救援总队供图)
灾情发生后,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启动一级响应,调集全省消防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张掖消防迅速调集6个县区消防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发挥就近处置作用,搜救被困群众。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救援现场,马达轰鸣,尘土飞扬,各支救援力量分区域展开拉网式搜索,矫健的身影于碎石间跃动,不时传来的犬吠声预示着生命的希望。在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主演习场内,2个大面积废墟救援点全实景模拟了市场商铺、建筑工地、办公住宅等场景群众被埋压的情形。4个分演习场同步设计了地震废墟埋压救援,极大地检验了消防地震救援重(轻)型专业队的应急处置和协同作战能力。
重要设施抢险:协同作战 铺开多维“施救网”
“强震”导致一列正在行驶的中欧班列脱轨倾覆,机车司机被困车头,货场集装箱散落,危险化学品流散;一列陇海线货运列车在隧道内紧急制动,驾驶员被困……
主演习现场,9辆履带式全地形灭火机器人犹如列阵的坦克,喷涌而出的泡沫直击火点。张掖消防救援人员对中欧班列车头被困司机进行营救,兰州消防地下专业队紧急搜救隧道被困人员,兰州新区消防攻坚组联合森林消防和矿山救援力量,按照危化品事故处置规程,对流散出的危险化学品实施了紧急处置。
巨大的黑色蘑菇云接连腾空而起,并行的鄯兰原油管道炸裂,大量原油喷射泄漏,继而引发3200平方米流淌火。(甘肃消防救援总队供图)
“嘭!嘭!嘭!”三次燃爆,巨大的黑色蘑菇云接连腾空升起,演习现场模拟西气东输二线张掖作业区因地震造成天然气和原油泄漏爆炸。西气东输油气管线输送路线长而复杂,一旦发生泄漏,救援力量难以及时抵近,处置难度大。
危急时刻,省消防救援总队第一时间调集兰州、天水、庆阳、定西、临夏消防化工灭火救援专业队赶赴现场增援处置。5支消防化工专业队协同作战、密切配合,采用全泡沫战术,通过泡沫管枪、移动炮、灭火机器人、雪炮机器人、灭火无人机编队等先进灭火器材构建“空地协同”的立体灭火体系,梯次叠加、全面覆盖,为西气东输油气运输管线抢修创造了有利条件。
尖端装备赋能:增强效能 助力“全灾种”救援
履带式全地形灭火机器人、内攻侦察无人机、犬形消防侦察机器人、“小飞人”电动升降机、激光位移监测仪、热成像无人机、音视频生命探测仪……一系列智能化消防装备在此次演习中相继亮相。
主演习场不远处,一栋高层住宅突发大火,形成立体燃烧,楼顶有群众被困。10架无人机牵引着静力绳梯次飞过楼顶投放牵引绳,电动“小飞人”吊升水带,沿建筑外墙垂直铺设水带干线,无人机搭档“小飞人”,确保了自动灭火设施和内攻水枪阵地供水不间断,在层层水幕之下,熊熊烈火最终被扑灭。
消防救援力量利用无人机投放牵引绳和小飞人电动升降机吊升水带相结合的方式,沿建筑外墙垂直铺设水带干线提供不间断供水。(甘肃消防救援总队供图)
在平山湖大峡谷景区救援中,电动“小飞人”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消防救援人员利用“小飞人”搭建横渡、T型索降、垂直下降等绳桥系统,将伤员平安转移到地面,有效代替了消防救援人员使用倍力系统收绳,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救援作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转隶三年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基本建成了“种类齐全、专业配套、技术先进、实用高效”的消防装备体系,演习中亮相的尖端消防装备,折射出省消防救援总队在智能化消防装备建设上的成效。
打通信息孤岛:多级联动 架起应急“通信网”
模拟地震发生后,作为救援“最先一公里”的属地救援力量,省消防救援总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迅速出动赶赴灾区搭建指挥通信组网,调集邻近多个支队同步响应。张掖消防前突通信保障分队立即出动开展现场侦察,建立卫星通信链路,第一时间上报灾情。
救援力量突入废墟进行搜救。(甘肃消防救援总队供图)
演习现场,应急通信保障科目下达后,省消防救援总队应急救援快遣队的“猛士”通信指挥车编组作业,架设车载基站、背负和系留无人机基站和3台移动卫星站,完成现场通信链路、卫星通信链路搭建,通过有线、卫星、自组网等方式,建立指挥部与现场指挥员可视化指挥通信网,回传灾害现场音、视、图信号,辅助科学决策,实现指挥调度等功能。
经特种改装的10辆军用三代轻型高机动性“猛士”越野车,成为此次演习中应急救援快遣的中坚力量。
应急通信“快”是关键!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酒泉等地6支“轻骑兵”前突小队携行卫星电话、轻型卫星便携站、单兵图传、无人机等装备突入震区侦察震情灾情。12名模拟受灾县速报员迅速向当地政府和应急部门反馈灾情信息,为指挥部决策及后续救援工作展开提供了大量信息。
接到命令后,消防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甘肃消防救援总队供图)
“报告指挥部,现场道路、房屋受损情况严重,多名群众受伤,具体数目正在核实,前突小队正深入居民区继续排查……”灾情发生30分钟后,“轻骑兵”前突小队指挥员向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利用单兵图传、无人机,实时向指挥部传输灾区现场画面,打破了灾害核心区域的“信息孤岛”状态。
强化遂行保障:应保尽保 续航一线“战斗力”
遂行保障是打赢抗震救灾战役的重要支撑。此次演习吸收借鉴青海玉树地震等救援救灾经验教训,强化遂行保障,让“保障线”“生命线”紧贴“冲锋线”,全方位助力队伍在高原地区和高寒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演习宿营地,一排排红色的帐篷整齐划一,宿营、洗涤、餐饮、淋浴、冷藏等各类型功能保障车一字排开。演习现场,紧盯高原高寒环境保障,省消防救援总队落实“11车联保”保障标准,调拨防寒物资,配备高压浓缩氧气罐,发放保暖物资,与以前相比,如今队员们不仅能够吃上热饭、能够洗澡,还实现了有地方住,为提高战斗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着眼“打大仗、打胜仗”任务定位,省消防救援总队坚持“一体化”保障,“一盘棋”布局,在全面保障参演人员基本生活所需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工作、生活环境质量,提供战地医疗、理发、淋浴、洗衣、车辆器材维修、电力供给、卫勤等多项服务,确保饮食生活保障到一线、装备技术服务到一线、物资供应到一线,做到了架构齐全、分工明确,充分展现了模块化、精确化、专业化的战勤保障工作体系,在实战化条件下进一步锤炼了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战勤保障力量。
演习中,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根据任务组建临时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举办战地主题党日和主题团日活动,及时宣传演习蓝焰先锋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参演队员,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让党旗、队旗、团旗在演习一线高高飘扬,在一线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极致。
祁连山下,旌旗猎猎;河西走廊,厉兵秣马。演习中,消防救援队伍与各支参演力量创新救援技术战法,争分夺秒拯救生命,并肩作战处置险情,全方位锤炼了队伍在高原高寒条件下,适应“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任务需要,应对处置大震巨灾的综合救援能力。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