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乡村振兴交通基石——我省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清零

发布时间:2025-08-01 15:39:26     来源:法治甘肃网

  盛夏时节,陇原大地的乡村路网间,一座座危桥改造工程正加速推进。

  在通渭县鸡川镇永兴桥施工现场,搅拌机轰鸣声与钢筋敲击声交织成曲,工人们正全力推进桥梁基础混凝土浇筑作业,呈现出一派抢工期、赶进度的火热场景;民乐县黄泥沟桥的建设者们则忙着桥面摊铺,12片箱梁已稳稳落位,预计8月底就能通车;临夏州牛津河畔,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新桥已展露雄姿,即将迎来通车时刻……甘肃交通人正以“危桥清零”行动为抓手,织密农村公路安全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交通动能。

民生为本:让千万群众踏上“放心桥”

  “现在看到新桥这么结实,心里踏实多了!”站在初具雏形的民乐县黄泥沟桥边,一名村民感慨道。这座全长66米、宽12米的桥梁,是民乐县2025年民生实事重点工程,总投资482.68万元,横跨洪水镇友爱村河道,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县城与顺化镇的关键通道。目前,桥梁下部结构已全面完工,施工单位正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原则严控路面质量,确保如期兑现民生承诺。在通渭县鸡川镇,永兴桥的建设同样牵动着1万余名群众的心,这座桥梁是沿线6个行政村群众出行的必经之路。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消除安全隐患,还能极大改善公路通行条件,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近年来,我省紧扣公路危旧桥梁改造行动方案,大力实施“双清零”行动——到2025年实现2020年底存量的四五类危桥全部清零,同时确保动态新发生的危桥及时清零。自2021年至2025年6月底,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2.19亿元,完成603座危桥改造,预计年底前农村公路一、二、三类桥梁占比将达到100%,彻底告别“危桥时代”。

系统施策:构建全链条攻坚体系

  在危桥清零行动中,我省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省交通运输厅依据交通运输部技术要求,建立四、五类危桥改造项目库,将改造任务纳入“十四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每年组织技术状况检测评定,建立新增危桥评审入库机制——将每年新发生的农村公路危桥,按照《甘肃省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由县级提出,市级初审,省级组织专家审核的流程列入项目库,纳入第二年度建设计划实施,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发现一座、改造一座”。同时,在推进库内危桥清零的基础上,全省每年有序开展过水路面改桥、便民桥建设,让交通红利更广泛地惠及群众。

  制度保障是攻坚的基础。我省连续四年将危桥改造列为行业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以120座以上的规模推进,形成常态化攻坚态势。“一桥一策”的精准施工方案则确保了改造质量。对每座危桥,都组织专业团队研判,科学制定拆除重建或维修加固方案。14个省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农村公路督导帮扶组提前介入项目前期,提供技术指导;项目开工后,每月深入实地开展质量抽检和帮扶,像民乐县黄泥沟桥这样的重点工程,督导组更是每周到场检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创新驱动:新技术破解建设难题

  在白银市靖远县保安沟桥施工现场,一种新型建材正在改变传统施工模式。建设者们采用的UHPC轻工字梁技术,通过超高性能混凝土与工业化预制构件的结合,不仅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工程投资,同时减少了对交通的干扰。这种原本应用于国省干线的“四新技术”,如今已成为甘肃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的“标配”。

  临夏州牛津河大桥的改造堪称技术创新的典范: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木架桥,历经1968年双曲拱桥改造,在2024年的重建中,采用UHPC材料与预制轻工字梁结合的方式,使新桥全长达到112.12米,设计荷载提升至公路-Ⅰ级,使结构受力更为合理,可彻底解决中小跨径传统混凝土梁板式结构在施工及运营阶段产生的各类病害,为该跨径范围内的桥梁设计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从木架桥到智慧桥,牛津河大桥的三次跨越,正是甘肃交通运输发展的生动缩影。”项目负责人说。

  随着一座座新桥的崛起,甘肃农村公路正实现从“通”到“畅”再到“优”的转变。这些横跨在江河沟壑上的桥梁,源于危桥改造的扎实推进,从根本上消除了潜藏的安全隐患,为群众出行筑起了坚固防线,让每一次通行都充满安心,为乡村振兴的稳步向前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