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新甘肃 臻品陇字号】一粒药丸里的千年智慧与甘肃担当

发布时间:2025-06-15 17:10:03     来源:法治甘肃网

  陇原大地的晨曦中,兰州佛慈制药厂的车间里药香四溢,百年铜制药碾子与现代智能生产线交相辉映。就在这传统与创新交融的氛围中,一则喜讯传来:佛慈六味地黄丸以“陇药标杆”之姿,通过“陇字号”品牌首批产品认证。这颗承载着千年中医药智慧的黑色药丸,正以崭新姿态,从黄河之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递出一张“甘味”养生名片,也让“陇字号”品牌在中医药领域绽放独特光彩。

  走进佛慈制药的佛慈堂企业文化展厅,1929年的老药罐与泛黄的《佛慈大药厂产品目录》静静诉说着历史。故事要追溯到20世纪初——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一度蒙尘,1929年的“废弃中医案”更将其推向濒临灭亡的边缘。同年,玉慧观、太虚法师、于右任等53名爱国志士,举起了“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的旗帜,在上海创建了“上海佛慈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中药西制”的理念,首创了浓缩丸技术,开创了中药工业化生产的先河。

  1956年,佛慈制药西迁兰州;2006年,被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2010年,“佛慈”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在深交所首发上市;2018年,整体搬迁到兰州新区;2023年,并入甘肃国投集团,成为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WAqEY,配图2)一粒药丸里的千年智(41444022)-20250615171248

工人在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提取自动化车间内忙碌工作。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佛慈工作人员贺一鸣曾指着展柜中的药材标本介绍:“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材组成,有着‘三补三泻’的精妙配伍。”熟地黄如厚土滋肾阴,山茱萸似金钟固肾脱,泽泻则像清道夫泄肾浊……“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学智慧,在六味地黄丸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依然散发着科学的光芒。”贺一鸣说,佛慈倡导“中药西制”,摒弃煎煮汤药的繁琐之法,首创机械制药技术,将黄芩、甘草等药材精炼成浓缩精华,制成一粒粒浑圆如珠的中药浓缩丸。这一创举不仅推动中药迈入工业化生产时代,更让佛慈成为行业标杆,产品远销南洋、欧美,让世界见证中医药的现代蜕变。正如一位老药工所说:“六味地黄丸的味道,是时间沉淀的甘醇,是匠心雕琢的纯粹,更是生命滋养的温暖。”

  佛慈制药研究院负责人郝泉表示,佛慈“捧着老祖宗的”品种如数家珍,有很多类似六味地黄丸的经典名方。作为中国的老字号品牌,佛慈制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药材制作经验。多年来,始终秉承质量至上的原则,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高效的药材产品,产品市场抽检率始终保持在100%。

  “我们深知,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精神、创新实践、独到优势’的传承与弘扬是老字号‘不老’的三大法宝。”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近年来,佛慈全力做强做优做大中成药制造主业,发挥陇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延链强链补链”工作,布局了制药、科创、检验检测、国际商务、商业连锁、医疗服务、种植养殖、健康养老等业务板块,并以“古方新制、古药新究”为理念,加大大健康产业开发力度,将中医药养生保健融入百姓生活,进一步提升“佛慈”品牌影响力,推进陇药产业整体发展。

(WAqEY,配图3)一粒药丸里的千年智(41444023)-20250615171828

在兰州佛慈生产车间里,一袋袋中草药原料经全自动化生产线多道工序精细加工,蜕变为一粒粒莹润有光的药丸。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从经典六味地黄丸到浓缩丸,每一味药皆以现代技术淬炼千年古方精髓。百年来,佛慈制药以传承经典为使命,在坚守中创新,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着中国智慧和力量。如今,佛慈六味地黄丸作为“陇字号”品牌的优秀代表,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品质,不仅续写着千年药方的传奇,更成为甘肃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让“陇字号”品牌的中医药魅力,在全球健康产业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