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知识产权保护“甘肃答卷” ——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生态圈侧记

发布时间:2025-04-29 09:50:38     来源:甘肃法治报

近年来,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快、准、暖”的服务理念,构建起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知识产权保护生态圈。2024年,中心受理专利预审案件2822件,调解纠纷823件,为西北地区复审无效案件多模式审理打开新局面,用一组组亮眼数据书写着知识产权保护的“甘肃答卷”。

协同保护 成效日益凸显

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聚焦“特色亮点”清单任务,完善协同保护机制,与省商标协会、省地理标志协会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省商标协会开展企业商标使用情况调研,助推我省商标品牌建设工作发展。

(AqEY,知识产权栏目,配图)书写知识(40400476)-20250429095200

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乐乐 摄

加入甘肃省人民调解协会,成为甘肃省人民调解协会5家单位会员之一。对白银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起商标侵权纠纷调解案件进行指导。联合仲裁委处理4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与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关于聘请技术调查官的合作协议》,6名骨干被聘为技术调查官,实现了我省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技术调查官制度的首次落地实施。目前已接受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办理司法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现场取证工作5次,开展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证据保全工作2次,参与质证1次,出庭1次,撰写《专利侵权纠纷专家咨询意见书》7份。

“6个月结案,比同类案件快了一半!”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对甘肃保护中心的技术支撑赞不绝口。在某公司“焙烧炉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中,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派遣技术调查官深入剖析“火道控制主体”等核心技术特征,用专业意见帮助法院快速锁定侵权事实,为企业赢得宝贵时间。

这样的速度得益于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的快速处理机制,司法案件提供技术咨询,行政裁决实行“批量调解+司法确认”,展会维权建立“驻会检查+即时处置”模式。2024年,中心处理的调解案件中,82%的案件在12天内化解,其中电商领域实现了“当天受理、次日调解、三日结案”,调解协议履行率实现100%。面对某服装店外观设计侵权案件,工作人员精准厘清加工承揽法律关系,既坚守法律底线又护航小微企业发展,生动诠释了“解法结更化心结”的调解理念。

维权援助 支撑更加有力

完成电子商务领域专利纠纷侵权案件判定595件并出具《电商领域专家咨询意见书》,意见书采纳率达100%。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175次,服务企业159家,其他组织16家,维权援助服务内容由专利商标申请事务咨询逐步拓展至专利商标侵权应对、专利商标侵权证据收集等。入驻第30届“兰洽会”、2024年中外商品博览会、2024年名优土特产食品采购会等展会,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0余册,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维权援助服务73次,协助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展台200余个,协助查办案件20起,挽回参展商经济损失390余万元。

目前,在海外知识产权护航中,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经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甘肃分中心为支点,构建起了覆盖“预防——预警——应对”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建立海外维权专家库,编撰《多国知识产权环境概览》。“专家坐诊”“联合出征”“信息预警”三大举措已经形成合力。

宣传教育 厚植保护沃土

从“4·26”宣传周的保护中心开放日活动,到“知产频道”千万级阅读量的新媒体矩阵,从走进高校的专利检索培训,到田间地头的地理标志宣讲,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起立体化宣传网络,连续三年举办中心开放日活动,有效提高了社会公众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助力营造保护创新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累计下沉各市州及重点企业开展公益授课100余场次,惠及万余人。“巡回口审引领纠纷解决新实践”的工作经验被国知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信息》及中国知识产权报录用并全国推广,让“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理念浸润陇原大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