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甘肃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

发布时间:2022-09-04 17:13:56     来源:法治甘肃网

“十项行动”助推3万残疾人就业

——解读《甘肃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何明霞

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不仅意味着获得劳动报酬、改善生活状况,更是融入社会获得自我认同和走向社会的根本途径。8月31日,省残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张恩和就《甘肃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3年完成新增残疾人就业3万人目标

《实施方案》涉及部门多、政策力度大,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相关部门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对推动完成“十四五”残疾人就业工作目标,细化落实“十四五”规划重大政策、重点项目提出明确要求。

《实施方案》提出,以有就业需求和就业条件的城乡未就业残疾人为重点,更好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坚持就业优先、创业为荣,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和效益,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让残疾人各得其所、安居乐业。2022至2024年三年期间,完成全省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3万人的目标任务。

“十项行动”助推残疾人就业

《实施方案》提出,2022至2024年,要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残疾人组织助残就业行动、就业困难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盲人按摩就业促进行动、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行动、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十项行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私企是就业主体,助残组织是新领域和孵化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建立推进计划和公示制度。实施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与互联网平台、快递等新就业形态的民营企业合作,为残疾人在平台就业创业减免加盟、增值服务等费用,拓展残疾人线上就业新渠道。组织创立助残就业创业企业联盟,为残疾人自主创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就业创业培训和雇主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

《实施方案》提出,帮扶就业困难残疾人、残疾人大学生、农村残疾人、盲人四类群体就业。针对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等残疾人,各市县残联做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调配工作,推动辅助性就业加快发展。针对农村残疾人,着重延续残疾人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和帮扶机制,促进就地就近就业,防止已脱贫残疾人再度返贫;对首创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残疾人,有条件的地区可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针对残疾人大学生,提出建立“一生一策”就业服务台账,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面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针对盲人按摩就业,着重提出加强盲人按摩机构建设和完善盲人医疗按摩制度,指导推动兰州、张掖、白银、天水等地打造“陇原金手盲人按摩品牌”。

加强组织协调促进残疾人就业

《实施方案》从强化组织推动、资金保障、信息支撑、舆论宣传和监督评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强调各级人民政府残工委加强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积极制定和推动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各级残联要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要求以实现残疾人就业数据互联互通为手段,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机构,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服务与管理系统,确保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培训更加精准、任务目标有据可查。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