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实践】福建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良法善治的八闽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发布时间:2025-06-20 15:52:49     来源:法治日报

  山海交融,福来福往。这片孕育了“共和国法治摇篮”的八闽热土,始终闪耀着璀璨的法治光芒。

  闽西群山之中,最早的红色法治机构、最早的红色法律体系、最早的红色司法程序在这里构建,铸就了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红色法魂;东南潮头之上,“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政商关系在这里生根,各类都能在法治框架下公平竞争、平等发展;岭海相拥之间,山、海、台、侨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遍地开花,良法善治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福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石好勇表示,近年来,全省政法系统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重要的法治理念和重大的法治实践,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平安福建建设上行稳致远、在加强高水平法治建设上奋勇争先、在锻造过硬政法铁军上久久为功,为新福建建设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绘就企兴景美画卷

  从一双鞋到千亿集群,从一根拉链到全球品牌,从当年GDP仅为1.45亿元的滨海小城到如今GDP达3600余亿元的品牌之都……近日,在泉州晋江市品牌发展保护展示中心,《法治日报》记者目睹了晋江以“法治内核”驱动“晋江经验”长盛不衰,成功打造“爱拼敢赢”县域经济发展典范的实践探索。

  民营经济是福建经济的特色、活力与优势所在。2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六年七下晋江,探索形成“晋江经验”这一理论成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良性的“政企互动”是民营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法宝”。“要坚持法治护航,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自觉做到‘无事不插手、小事不下手、难事必出手’,让企业走得远、走得稳。”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说。

  紧扣民营企业法治诉求,晋江制定出台深化法治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创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助企“行稳”;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提供更高水平法治服务,助企“守正”;扎实推进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建设,提供更强有力法治后盾,助企“赴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新时代新征程,福建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和合法权益。

  沙县小吃有着“国民小吃”的美誉,30万从业人员分布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三明市沙县区公安局建立沙县小吃“一城一民警联络服务队伍”,沙县区人民法院构建“一城一法官”机制,当好小吃业主的“娘家人”,以法治力量推动小吃产业引领风骚。

  距离台湾直线距离仅68海里的平潭是全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共吸引超3000家台资企业落地兴业。

  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聚焦融合发展所需、台胞台企所盼,推出“三调三进”涉台解纷新模式,成立台胞个人调解工作室、涉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台企与企业家联合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让台胞、台企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峰峦与海潮间,福建将法治底色嵌入山海交融的秀美画卷中,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加强生态立法,先后颁布实施《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20多部地方性法规,率先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地方性法规,并将走在全国前列的改革实践纳入法规内容,进一步巩固和推广生态改革成果。

  木兰溪是福建“五江一溪”中的重要河流之一,也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近年来,莆田市人民法院出台《木兰溪流域司法保护行动计划》,推动构建木兰溪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贯通一体的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答好新时代木兰溪司法保护“大试卷”。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和首批国家公园。南平市检察机关与江西省上饶市检察机关会签《闽赣检察“2+5”协作机制》,与省内5地检察机关会签《闽江流域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并发布《武夷山宣言》,切实保护武夷山脉南北两侧区域内的各类生态资源,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武夷山水间尽情舒展。

谱写山海和谐音符

  对于有着2.89万平方公里海域和510公里大陆海岸线的霞浦县来说,海洋就像一座“蓝色粮仓”,带来了丰饶的渔业资源。但随着海上作业人员众多,争抢养殖海域、船只意外碰撞、拖欠渔民工资等涉海矛盾纠纷易发多发。

  宁德市霞浦县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延伸至蔚蓝海域,创建海上综治中心,建立海上“1+6+N”法治服务矩阵,在海上社区开展多元解纷、群众服务、海上执法等工作,全面畅通和规范渔(船)民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立足山海、着眼侨台,福建因地制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共绘基层治理新“枫”景,夯实社会稳定“压舱石”。

  今年3月底,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福建召开。会议指出,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

  福建省以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科学设置服务窗口和功能分区,明晰入驻部门责任分工,统筹政法、信访、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专业解纷力量,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

  被誉为“海西新侨乡”的三明市明溪县在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深化拓展“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完善“一站式”与线上线下涉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体系,为1.44万海外侨胞架起了跨越山海、打破时空的连心桥。

  泉州石狮市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汇聚了全产业链的8000多家企业。依托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地和电商行业集中的优势,石狮市探索“园区枫桥”和“电商枫桥”新路子,在综治中心构建矛盾调处、劳动维权、法律咨询援助等一体化法律服务载体,高质量化解各类纠纷,保障企业经营者和务工人员“话有人听、事有人管、问题有地方解决”。

  早在1929年,闽西苏区就开始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近年来,龙岩法院传承红色基因做强联动解纷、做实指导调解,推出“一村(居)一法官”机制,依托综治中心让“五联四化”多元解纷体系运行得更加顺畅,让“红土枫桥”这一源头解纷品牌越叫越响。

  “综治中心是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有力举措。”石好勇说。

  福州市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纳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时为群众解纷提供专业法律指导;厦门市拓展“远亲不如近邻”的新时代内涵,在开元街道综治中心推行“近邻解纷”工作法,多年来保持群体访和越级访“零发生”;南平市各县区将“吃茶话事”点入驻综治中心,从情理法入手,让群众“把茶泡开、把话说开、把心结打开”……

  纵览八闽山海版图,各地各级综治中心如星罗棋布的“平安哨所”,聚焦让人民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目标,切实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2024年,福建各级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30.8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5.82%。

打造安居乐业图景

  不久前,福州市民林先生到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和道路运输证,却发现原先的多个“交通运输类窗口”已被“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这一个新窗口取代。

  “以前办两个证件得分开跑,前后需要10个工作日。如今不到15分钟便办好了所有手续。”林先生惊喜地说。临走前,他还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学会了利用闽政通App“线上办证”,“太好了,下次办证连门都不用出了”!

  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近年来,福州市以“三个如何”为指引,通过深化“简政放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设创新型、服务型法治政府,实现政府职能依法全面高效履行,用法治力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福建省充分践行法治为民、便民、利民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新风”拂鹭岛,无事不“打扰”。今年4月,厦门市出台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围绕“无事不扰、无据不查、干扰最小化、包容审慎”四大创新原则,全链条、全方位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杜绝检查扰企乱象。

  为有效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足、多头重复交叉执法等问题,福建打造覆盖全省48个执法领域、3893个执法主体的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即“闽执法”平台),创新推出“片区联合执法”“综合查一次”等体制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证据共用,一次处理、全省互认,打通便民利企“快车道”。

  以“数”为帆、“智”航东南。福建省还推动数字技术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实现政法各单位办案关键环节的无缝对接,与“闽执法”平台进行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释放法治生产力,不断提升百姓法治获得感。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景。“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早已道出了漳州百姓心中最踏实的安全感。

  三十余载光阴流转,“漳州110”这支队伍日夜穿梭在大街小巷,从纸质台账到智慧警务,从铁脚板巡逻到智慧巡防,始终坚持“再快一秒”的理念,守护百姓安宁喜乐。

  “法官妈妈”詹红荔、“亮灯警察”陈清洲、“知心法官”黄志丽、“扫黑英雄”杨春、“硬汉局长”潘东升、“人民的保护神”“漳州110”……近年来,福建政法队伍英雄模范辈出,5名个人和1个集体被授予“时代楷模”(“时代先锋”)荣誉称号,生动呈现出新时代政法铁军的专业素养、担当精神和为民情怀。

  以英模精神为引领,福建政法系统加强队伍建设,锻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精兵劲旅,用实际行动推动执法司法公正,捍卫社会安定稳定。2023年至2024年,全省群众安全感率连续两年超过99%,交出了“平安是福”的亮眼答卷。

  (法治日报记者 宋学鹏 王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