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综述

发布时间:2020-11-13 09:20:27     

平安路上的大美羚城

——合作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综述

  今年以来,合作市聚焦治理体制、工作布局和治理方式现代化,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局良好。

聚焦治理体制

健全完善共治格局

  合作市全面落实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主体责任,把平安合作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调整充实领导机构,健全完善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建立了各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的共治格局。配齐配强10个乡镇、街道党组织政法委员,实现了职位常设、工作专管,把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实到最基层。制定乡镇、街道综治(维稳反邪教)中心规范化建设方案,将条件较成熟的6个乡镇和伊合昂街道确定为全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投入60余万元进行修缮改造,现已全部投入使用。以主要业务需求为导向,整合司法、人社、国土、民政、住建、信访等工作人员力量,推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运作模式,将综治中心打造为汇聚社会治理资源的重要平台,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矛盾联调、平安联创。

聚焦工作布局

筑牢社会和谐屏障

  完善“六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快速反应、防范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机关及辖区3000人以上中学、大中专院校建立了警务室,配备警务室民警。积极推进社区、驻村民警专职化。扶持成立2家保安服务公司,建立治安户长、联户长、群防群治以及专业化应急处突4支队伍,有效增加了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将技防建设作为推动平安建设的辅助力量,对辖区街道、路段、重点区域和部位新布建的公共场所视频资源进行维护,恢复视频图像103余路,在线率达99%以上。

聚焦模式创新

提升城乡治理水平

  在持续推进“网格化+十户联防”的基础上,精心谋划打造了“141”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十户联防、十车联防、十铺联防、十人联防、十组联防”的城乡社会治理模式,确保城乡各部位、各时间段、各行业领域管理服务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更加广泛有效,生产生活秩序更加和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格化+十户联防”工作,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网格化+十户联防”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贯彻意见》等8项激励制度。按照“1+1+1+N”选配模式,进一步优化了网格长、联户长队伍。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切实将党小组建立在“网格化+十户联防”的联防组内,组建了党员先锋队,确保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矛盾纠纷化解、问题隐患排查等工作,实现了需求在联防组发现、信息在联防组采集、隐患在联防组排查、矛盾在联防组化解、服务在联防组开展、问题在联防组解决,切实打通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党建+文明村庄+和谐寺庙+十户联防”的治理模式。

聚焦矛盾调处

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大力充实人民调解组织。全市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居)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已全面搭建。对重点信访案件、重点信访人员实行领导包案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包案“五个一”责任制和职能部门负责制。按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要求,健全完善“访、信、网、电、视频”五位一体受理渠道,切实将突出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作为重点,逐一挂牌销号,及时消除隐患。(新甘肃·甘肃法制报特约记者 李宏林 通讯员 王英 金小林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